第38章 来自常茂林的阻挠

提到君晗集团,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吸气声,君晗集团是国内知名企业,涉及各行各业,这个承诺无疑给“黄县精工”的未来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巧妙避开了“利益输送”的嫌疑,这是公开透明的商业合作,符合“黄县精工”的定位。

“我…我们华艺愿意试试!”

一家规模中等、以出口为主的企业老板率先表态,他的产品对环保要求本就较高,有人带头,陆陆续续又有几家表示愿意跟进,李福源虽未明确点头,但紧锁的眉头也松开了些,表示要“回去好好研究政策”。

初战告捷,但郑开叶深知这只是第一步。

“青溪谷森林康养基地”一期工程进展神速,森林木屋的雏形已在绿荫中显现。

王林的“黑林竹艺合作社”接到了来自康养基地的第一笔大订单,定制一批具有现代禅意的竹制灯具和屏风。

合作社的规模扩大了,又吸纳了十几名留守妇女和老人,更令人欣喜的是,王林设计的一款融合了竹编工艺和智能感应灯的小夜灯,通过“黄县精工”新搭建的线上平台试水销售,竟意外地成了爆款,首批订单就被抢购一空。

这消息传到工业园区,让那些还在观望的家具老板们心头一震,原来传统与现代、生态与智能的结合,真的能打开新市场!

这天傍晚,郑开叶站在工业园区新建的观景平台上,一边是渐渐褪去旧貌、开始焕发生机的传统厂区,远处新规划的研发中心地块已开始平整土地;另一边,他办公桌上的电脑里,正实时传输着黑林乡青溪谷工地灯火通明的景象和王林在合作社里指导新学员编织的监控画面。

晚风吹拂,带着初夏草木的清新和远处隐约的机器轰鸣,郑开叶深深吸了一口气,黑林乡的希望之火已经点燃,而“黄县精工”这艘承载着黄县工业未来的大船,在经历了最初的摇晃和质疑后,也终于开始调转船头,破浪前行,全域共兴的蓝图,正在从纸上一点点渗透进这片土地的肌理,变成轰鸣的机器、忙碌的工人、创新的产品和乡亲们脸上日益增多的笑容。

他知道,前路依然漫长,挑战只会更多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