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同志,能力都够格,具体用谁,省委会综合考量,但是,开叶,你作为即将主政河阳的市长,你的意见非常重要!我想听听你的想法,毕竟,这个人是要跟你搭班子,天天打交道的,你觉得,谁更合适?”
他的眼前瞬间浮现出几年前,他初到秦省,人生地不熟,在省委组织部办理相关手续、熟悉情况时,那位干部一处处长的梁鸿飞,梁鸿飞并没有因为他年轻或者背景特殊而有所怠慢或奉承,而是以一种兄长般的真诚和细致,帮他分析延市和黄县的情况,提醒他基层工作的注意事项,甚至在他遇到一些程序上的小麻烦时,不动声色地帮他理顺了关系,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帮助,在郑开叶初来乍到、立足未稳之时,显得尤为珍贵和温暖。
梁鸿飞懂规矩,有分寸,不张扬,但做事扎实可靠,他在组织系统多年,对干部情况、地方人事脉络了如指掌,这种资源对于空降河阳、急需摸清本地复杂人际生态的郑开叶来说,价值巨大,而且,梁鸿飞身上有一种沉稳可靠的气质,给人一种天然的信任感。
至于李卫东,虽然位处核心,笔头功夫和视野可能更胜一筹,但郑开叶更看重的是“人”本身。
他需要一个能踏实做事、能帮他稳住后方、协调各方,并且值得信赖的伙伴,而不是一个更擅长宏观思路的“智囊”,河阳不缺思路,缺的是能扎下去、能理顺关系、能执行到位的人。
“部长!”
郑开叶抬起头,目光坦诚而坚定。
“感谢您的信任,让我表达意见,我个人倾向于……梁鸿飞同志。”
“哦?理由呢?”
卢玉生饶有兴致地问,眼神中并无意外,似乎早已料到。
“理由有三。”
郑开叶条理清晰。
“其一,梁鸿飞同志长期在组织部门工作,尤其熟悉地方干部情况,对河阳市的班子结构和干部特点有深入了解,这对于我快速掌握情况、稳定局面、选准突破口至关重要,李向东同志虽然优秀,但在干部工作的实操经验和地方脉络掌握上,可能不如梁处长深入。”
“其二,梁鸿飞同志原则性强,但处事灵活,协调能力突出,河阳情况复杂,需要一位能稳妥处理好各方关系、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的常务副市长。梁处长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其三,”
郑开叶顿了顿,声音诚恳。
“梁处长在我初到秦省时,给予过我兄长般的帮助和支持,他为人真诚可靠,值得信赖,我相信,他能成为我在河阳最得力的搭档和伙伴。”
郑开叶没有避讳他与梁鸿飞的私谊,但将其放在了能力和岗位匹配性之后,作为“值得信赖”的佐证,显得坦荡而有力。
卢玉生听完,脸上露出了然和满意的笑容,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缓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