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实地调研摸脉络

“明白,市长,清单和行程我下午一上班就报给您,工信局和发改委那边已经通知了,两点准时开始。”

梁鸿飞立刻应下,行动高效。

下午的汇报会冗长而沉闷,工信局局长和发改委主任显然做了精心准备,汇报材料厚厚一沓,PPT做得图文并茂。然而,当郑开叶打断那些浮于表面的成绩总结,开始追问关键数据背后的逻辑、产业链的堵点、企业转型中的具体痛点、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障碍时,会场的气氛明显变得紧张,两位局长额头开始冒汗,回答也变得闪烁其词,有些问题甚至需要副局长或科长补充说明。

郑开叶没有发火,只是眼神愈发锐利,问题愈发深入、具体,他敏锐地捕捉到汇报中刻意回避的几项关键亏损数据和几个悬而未决的老大难项目。

“数据要真实,问题要直面,遮遮掩掩解决不了河阳的困境。”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梁鸿飞在一旁默默记录,偶尔补充一两句关键信息,精准地弥补了汇报者的模糊地带。

会议结束时,两位局长的后背都湿透了,郑开叶最后只说了几句。

“感谢汇报。材料留下,我会细看,请两位局长回去后,把刚才我提到的几个关键数据和项目的情况,形成详细的、有分析、有建议的专报,三天内报给梁市长和我。要干货,不要套话。”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

“河阳的转型,需要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希望大家尽快适应这个节奏。”

离开会议室,郑开叶对梁鸿飞说。

“鸿飞,通知下去,明后两天,按清单跑企业,轻车简从,不要事先打招呼,直接到生产车间、研发一线、职工家里去听去看,通知宣传部,近期我的调研活动,原则上不安排随行记者。”

“好的市长,我马上安排。”

梁鸿飞心领神会,知道郑开叶要的是最真实的一手信息。

傍晚,郑开叶回到市委安排好的住所,一处环境清幽、安保严密的市级领导周转房,房间宽敞整洁,却透着冰冷的陌生感,他刚脱下外套,手机就响了。屏幕上跳动着“姿姿”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