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濒临倒闭的老牌齿轮厂,在引入君晗的智能检测系统和柔性生产线后,良品率从70%飙升到98%,不仅拿下了重工的配套订单,还意外获得了海外农机巨头的青睐。
厂长带着工人们敲锣打鼓给市政府送来锦旗,“产业升级,枯木逢春”。
郑开叶在授旗仪式上,额角的疤痕在阳光下格外显眼,他握着老厂长的手,声音沙哑却有力。
“这只是开始!河阳智造的招牌,要靠我们大家一起擦亮!”
“活血”战役在省城长安打响,孙明远亲自挂帅,带着厚厚的审计报告和省高速公路集团的违规兜底证据,与省财政厅、审计厅、高速集团展开了数轮艰苦卓绝的谈判。
对方起初态度强硬,搬出各种“历史遗留”、“大局为重”的说辞。
孙明远寸步不让,据理力争,甚至拍案而起。
“20亿!这是河阳三百万老百姓的血汗钱!是吴均己、王天佑之流违规操作的罪证!不清算,不核销,就是对腐败的纵容,对人民的犯罪!”
关键时刻,来自更高层的明确批示支持了河阳的诉求,最终,这笔20亿的违规债务被成功核销。
消息传回河阳,市府大楼里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这不仅意味着债务总额的实质性削减,更标志着河阳在争取外部支持、厘清历史旧账上取得了关键性胜利。
与此同时,“金点子”计划也结出硕果,河钢老工程师的“高炉余热供暖”方案经过专家论证和试点,效果显着,被迅速推广,不仅盘活了闲置资产,每年节省的燃煤费用高达数千万,部分收益直接划入偿债基金。
那位家庭主妇的“社区共享菜园”在几个老旧小区试点成功,既美化了环境,降低了生活成本,更增进了邻里守望,被写入“暖城河阳”民生工程。
年底,河阳迎来了多年未有的“暖冬”。
在“暖冬行动”保障下,河钢、重机厂等困难企业拖欠的工资和社保全部补发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