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河阳的深秋,爽利又明净。
天穹高远,是洗过一般的湛蓝,阳光金子般流淌,将陆港巨大的龙门吊、崭新的铁轨、还有新城大道两旁初植的银杏树,都镀上了一层暖融融的光晕。
风从北面开阔的平原吹来,带着成熟谷物和微凉水汽的混合气息,拂过城市,也拂过市府大楼顶层那扇敞开的窗。
郑开叶站在窗前,深色西装外套搭在椅背上,只穿着挺括的白衬衫。
他微微眯着眼,感受着这久违的、不带重压的秋风拂过面颊,额角那道浅粉色的疤痕在阳光下已不太显眼,如同河阳渐渐愈合的伤疤。
桌上摊开的是省审计厅刚刚送达的最终报告,红头文件,白纸黑字,带着油墨特有的微香。那曾令人窒息的“九百亿”,被一个醒目的红圈标注——“债务风险等级:可控(绿)”。下面一行小字注释:“经综合评估,河阳市本级政府债务化解路径清晰,可持续性强,‘诚信河阳’化债模式成效显着。”
窗外的城市,声音清晰传来,远处,河阳重工精密制造车间方向,规律而有力的机器轰鸣如同大地稳健的心跳,那是“新生号”列车车轮订单正在日夜赶工。更近些,新城“望江苑”工地上,塔吊巨臂沉稳地旋转,混凝土泵车低沉的嗡鸣与钢筋碰撞的脆响交织,曾经死寂的“鬼城”工地上,脚手架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勾勒出无数个“家”的雏形。
“市长,”杨宇轻敲敞开的门,声音带着按捺不住的喜悦,“审计厅的同志刚走,正式确认了!绿档!”他扬了扬手里那份报告的复印件,快步走进来。
郑开叶转过身,脸上没有狂喜,只有一种历经跋涉终于抵达安全地带的、沉静的释然。
“嗯,看到了。”
他声音平稳。
“给孙书记办公室送一份过去,另外,通知下去,下午三点,市政府常务会议,议题就一个:部署新城二期‘暖安居’工程全面启动,重点讨论‘望江苑’后续配套和困难群体保障房提速方案。这份报告,”他扬了扬手中的纸,“就是我们的底气。”
“是!”杨宇响亮应道,转身欲走,又被叫住。
“等等,”郑开叶顿了顿,目光投向窗外新城的方向,“会议结束后,让陈默……陈副主任到我这里来一趟。”
陈默推开市长办公室的门时,脚步沉稳,手里拿着一个深蓝色的文件夹,他穿着合体的深灰色行政夹克,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