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难题

“明泽,谢了。”郑开叶喉头滚动,千言万语只化作这最朴素的三个字。

“少来这套,”李明泽轻笑一声,带着熟悉的调侃,“留着你的力气去搬山吧。等我的信儿。”

电话挂断,听筒里只剩下忙音,郑开叶缓缓放下手机,掌心的核桃已被体温焐得温热。他走到窗边,窗外,城市的灯火在雨夜中执着地亮着。

他拿起电话,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稳有力,却多了一份破釜沉舟的决绝。

“杨宇,通知下去,明天上午八点,召开鹰嘴岩隧道工程紧急调度会。所有相关单位负责人,包括……省里来的专家,一个都不许缺席!告诉他们,河阳,没有退路!鹰嘴岩,必须打通!”

三天后,北山鹰嘴岩工地。

暴雨初歇,但阴沉的天空依旧低垂,湿冷的山风裹挟着浓重的泥腥味和柴油废气,在巨大的施工平台上盘旋。

几架重型直升机巨大的旋翼搅动着潮湿的空气,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缓缓降落在被临时清空的场地上。

舱门打开,率先跳下的是一队穿着深蓝色工装、神情精干的技术人员,他们动作迅捷地开始协助卸下机舱内各种包裹严密的精密仪器。

随后,一位穿着考究驼色羊绒大衣、身形挺拔的中年男子在助手陪同下步下舷梯。他面容儒雅,鬓角微霜,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沉静而锐利,缓缓扫过眼前这片如同巨大伤疤的工地和远处沉默狰狞的山体。他正是李明泽基金会紧急协调来的王牌——国内岩溶工程泰斗,工程院院士,秦岳明。

紧随其后的,是一位约莫五十岁、身材敦实的外国专家,他穿着沾了些许油污的卡其色野外工作服,灰白的头发有些蓬乱,脸上带着长途飞行的疲惫,但那双深陷的蓝眼睛却异常明亮,如同鹰隼般扫视着周围的地质环境和施工痕迹。

他是李明泽动用私人关系,从国外专机请来的岩溶隧道与地下水治理权威,汉斯·穆勒教授。

“秦院士!穆勒教授!一路辛苦!”

早已等候在停机坪旁的梁鸿飞立刻迎了上去,他脸色依旧苍白,大病初愈的虚弱感挥之不去,但腰背挺得笔直,眼神里燃烧着灼热的光,他紧紧握住秦岳明的手,又向穆勒教授郑重地点头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