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玉行动”提拔上来的那八个人,成了他眼中新的“突破口”和“绊脚石”。
东良区,环保局新任副局长办公室。
孙正刚的椅子还没坐热,一份由区政府转来的“重点企业环保恳谈会”通知就摆在了他桌上。通知要求他“务必参加”,名单上赫然列着几家在东良区根深蒂固、背景复杂、环保问题一直悬而未决的大型企业,其中就有王振涛家族参股的“东江化工”。
会议在市里一家豪华酒店的宴会厅举行,水晶灯流光溢彩,空气中弥漫着名酒佳肴的奢靡气息,东江化工的老总挺着啤酒肚,满脸堆笑地亲自给孙正刚倒酒:“孙局,久仰大名啊!以后东良的环保工作,还得靠您多支持!我们企业,绝对是遵纪守法的模范!” 旁边立刻有人附和:“是啊是啊,孙局新官上任,大家多亲近亲近!都是为了地方经济发展嘛!”
孙正刚看着杯中晃动的琥珀色液体,又看看眼前这张虚伪热情的脸,胃里一阵翻江倒海。他想起了那些偷排污水的暗管,想起了那些在污染中患病的工人和村民,想起了自己家门口曾经刺眼的红油漆。
他猛地放下酒杯,力道之大,震得杯盘叮当响,脸上毫无笑意,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全场:“支持?好说,东江化工三期项目环评报告里,关于重金属废水处理工艺的缺陷和排放数据造假的问题,什么时候能给我一个真实的、彻底的整改方案?还有,贵厂西侧围墙外那条通向红枫河的老旧雨水管道,为什么每次下大雨监测数据就异常?恳谈会?可以开!就在这里,现在,我们恳谈一下这些具体问题!我带了执法记录仪,正好录下来,作为我们‘亲近’的见证!”
他冷冷地掏出一个小小的执法记录仪,啪的一声按亮,放在桌上,宴会厅里瞬间死寂,东江老总的笑容僵在脸上,脸色由红转白,再由白转青。
与此同时,渡口港务管理局新设立的“国际陆港效率优化办公室”。
赵海生正埋头在一堆复杂的船舶调度图和港口物流数据里,用铅笔和计算尺比对着电脑上的模拟运行结果,嘴里念念有词。
门被敲响,一个西装革履、油头粉面的年轻人走了进来,是王振涛秘书的堂弟小王,在港务局挂了个闲职。
“赵工,忙着呢?” 小王脸上堆着笑,随手将一个包装精美的礼盒放在赵海生杂乱的图纸上,“一点心意,不成敬意,听说您儿子快大学毕业了?找工作不容易吧?我舅舅在省交通厅,正好管港航人才引进,打个招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