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没有直接去区政府报到,他让老张把车开到了渡口区最核心、也是问题最集中的区域——陆港新城街道。
车子在一条名为“港兴路”的主干道旁停下。李阳推门下车。
眼前的景象,与他坐在市府办公室翻阅报告时想象的截然不同。
巨大的国际陆港作业区在远处轰鸣运转,塔吊林立,集装箱堆积如山,火车汽笛长鸣,一派繁忙景象。
然而,就在这代表现代物流效率的核心区域周边,却是另一番天地。
道路两旁停满了等待进港或卸货后滞留的大型货车,绵延数公里,如同钢铁长龙,将原本宽阔的马路挤得水泄不通。
司机们三三两两蹲在路边抽烟、吃盒饭,脸上写满疲惫和焦躁。
路面上油污、污水、散落的包装垃圾随处可见,空气中混合着尾气、汗味和食物变质的馊味。
沿街的店铺招牌杂乱无章,小餐馆、廉价旅馆、汽修铺、物流信息部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不少店面直接将炉灶、桌椅摆到了人行道上,油烟弥漫,污水横流。
人行道被占得几乎无法通行,行人只能在车流缝隙中艰难穿行。
绿化带残缺不全,不少地方被踩成了光秃秃的泥地。
几个光着膀子的工人正围着一个漏水的水龙头洗漱,旁边就是堆积如小山的生活垃圾,蚊蝇飞舞。
一些显然刚建好不久的回迁安置小区,楼下停满了各种改装的三轮车、电动车,私拉的电线像蜘蛛网一样缠绕。
“物流围城”、“脏乱差”……这些冰冷的词汇,此刻以最直观、最冲击感官的方式呈现在李阳面前。他想象过困难,但没想过如此触目惊心。这就是他未来要战斗的地方,是花都光鲜亮丽的“国际门户”背后,最真实、最粗粝的底色。
“李……李区长?”一个带着浓重本地口音、有些迟疑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李阳转头,看到一个约莫四十多岁、穿着洗得发白的城管协管制服的男人,正有些局促地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