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回到区政府临时宿舍时,已是凌晨三点。
他毫无睡意,坐在书桌前,摊开笔记本,就着台灯的光,梳理着今天发生的一切。花豹团伙的猖獗,背后保护伞的隐现,都印证了渡口区顽疾的根源之深。他提笔写下几个关键点:深挖保护伞、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强化对司机群体的服务与组织(如筹建临时党支部或工会)、回迁小区长效管理机制……思路在疲惫与亢奋中愈发清晰。
窗外,城市尚未苏醒,但渡口区的风暴,已然掀起。
花豹团伙一夜覆灭的消息,如同在渡口区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
第二天清晨,当司机们发现被砸的便民点已恢复如初,甚至更加整洁,而平时耀武扬威的花豹一伙人消失无踪时,惊讶、疑惑,继而是一股压抑不住的欣喜在人群中悄然传播。
消息灵通的已经知道,是新来的李副区长亲自督战,雷霆手段。
“那个李区长,是动真格的!”
“花豹栽了?老天开眼啊!”
“嘘…小声点,谁知道后面还有没有大老虎……”
与此同时,各种暗流也开始疯狂涌动。
李阳办公室的电话几乎被打爆。
有拐弯抹角打探消息的,有自称“受朋友所托”想“沟通沟通”的,甚至还有语带威胁的匿名电话。
李阳一律交由秘书记录在案,并开启了电话录音功能,自己则专注于处理堆积的公务和推进既定计划。
区长周卫国的压力更大。
省里某位领导的秘书“关切”地打来电话,询问花豹案“是不是搞得太大了?要注意稳定啊”。
更有一些区内颇有分量的企业家、甚至个别部门的负责人,话里话外暗示花豹“也是为地方经济做过贡献的”,希望“从轻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