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保温杯!直播时就想买!居然是市长送的礼物!”
“红马甲市长,太接地气了!花都活该你火!”
“就冲市长亲自接站,这地方我粉一辈子!”
“这才叫城市温度!花都,等我!”
线上舆论彻底沸腾,花都“暖年”的吸引力与美誉度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
无数正在路上或计划出行的游客,将目的地坚定地锁定了花都。
而花都本地的市民,更是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自发地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城市的美景、美食和服务信息,争做“编外志愿者”。
然而,巨大的流量与热度之下,暗流从未止息,总有贪婪者,试图在狂欢的盛宴中,偷偷割下一块带血的肥肉。
腊月二十四,晚七点,古城区“状元坊”美食街,灯火璀璨,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诱人的香气,也混杂着汗味和喧嚣,这是花都着名的网红小吃街,也是“暖年行动”价格监控的重中之重。
“老广记”海鲜大排档,位置不算最好,但生意异常火爆,门口等位的队伍排了十几米长。老板赵广才,一个精瘦、眼珠滴溜转的中年男人,看着座无虚席的堂面和门外翘首以盼的客人,又瞥了一眼贴在收银台旁边、盖着鲜红市场监管所公章的“价格承诺书”,嘴角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承诺书上,白纸黑字写着:“招牌蒜蓉蒸波龙(1斤左右):198元/只”。
“阿强!”赵广才压低嗓子,招手叫来心腹伙计,“去后面冰柜,把那些‘特价’波龙拿出来,就是昨天搞活动剩下那批,个头小点的,赶紧处理掉!蒸的时候注意,蒜蓉盖厚点!听到没?”
伙计阿强心领神会:“老板,放心!保证看不出来!按多少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