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郑开叶最后加重了语气,双手按在桌面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地扫过每一张面孔,“‘百日攻坚’我们闯过来了,‘暖年行动’我们顶住了!这一次,是领导的检阅,是对我们花都全体干部群众奋斗成果的最终审阅!这不仅仅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我们花都的尊严和荣誉所在!有没有信心打赢这场硬仗?!”
“有!”短暂的沉寂后,是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回答,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会议室的空气仿佛都被点燃了。
“好!散会!立刻行动!”郑开叶一挥手,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众人立刻起身,步履匆匆地离开会议室,一边走一边已经开始打电话布置任务。
郑开叶则带着几个核心班子成员,直接扎进了临时设立的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墙上瞬间挂满了巨大的花都地图、视察点位详图、倒计时牌。电话声、汇报声、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气氛紧张得如同战前指挥部。
接下来的日子,郑开叶进入了比“百日攻坚”时期更加疯狂的工作状态,他仿佛一个永不疲倦的铁人,每天睡眠时间被压缩到不足四小时,甚至更少,他的身影出现在每一个视察点位,事无巨细,亲自过问。
在“芯火”基地,他不仅仅是听汇报,更是深入无尘车间,查看生产线运行数据,甚至与技术员讨论某个关键参数是否能在视察时达到最佳状态,要求演示环节必须精准到秒,讲解词要深入浅出,既能体现技术高度,又能让非专业人士听懂。
在渡口区,他踩着刚刚完成初步修复、还带着新翻泥土气息的土地,手里拿着最新的环境监测报告,眉头紧锁。
“这一片的植被恢复品种选择再论证一下,要体现出生态多样性和对未来规划的考量。”
“汇报的时候,不要回避当初污染的严重性,要重点突出我们治理的决心、投入和科学方法,以及现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长远规划。”
他强调,这里要展示的不是粉饰太平,而是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勇气和成效。
在国际陆港,他站在巨大的电子屏幕前,看着“阳光平台”上实时滚动的物流信息,要求现场模拟演示货物从申报到出关的全流程,确保系统运行流畅,数据真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