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姐,工作辛苦了,吃点水果。”
他的体贴让她受宠若惊。“石先生,您怎么还亲自送来,太客气了。”
“您为公司创作,我应该感谢您。”他的对答无懈可击,眼神里的温柔像是经过精确测量。
他们坐在客厅沙发上,聊文学,谈创作。他精准地赞美她作品的精妙之处,目光里的欣赏让她心跳失序。她觉得他懂她,不仅是懂她的文字,更是懂她文字背后那颗敏感的心。
此后,接触渐多。文化沙龙,新书发布会,甚至黄昏时分的海边散步。他始终彬彬有礼,风度翩翩。每一次相处,都像在她心湖投下一颗石子,漾开圈圈甜蜜的涟漪。然而,那涟漪总无法汇聚成浪潮。他保持着一种恰到好处的距离,亲近,却不亲密;关怀,却从不越界。
“遇见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她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咀嚼着这句话,心里泛起微甜的苦涩。她觉得自己正一点点沉沦,而他却始终站在岸上,冷静地观望。
这份沉沦里,还掺杂着另一份撕扯。她的旧情人,那个曾权倾上海滩,如今已成过街老鼠的大汉奸,依旧盘踞在她心底。即便逃到香江,她仍忍不住在深夜,就着昏黄的台灯,偷偷写下那些注定无法寄出的信。信里是纠结,是怀念,是无尽的怅惘。
石松是何等精明的人。他很快察觉了她的心不在焉,她眉宇间那抹不属于此地的忧愁。他或许并未看到那些信,但他嗅到了过去的气息。一丝不易察觉的反感,在他心底滋生。但他从不点破,只是言行之间,那道无形的墙垒得更高了些。
一次关于新书构思的谈话后,他状似无意地提醒:“张小姐,我希望您能更专注于创作,公司对您抱有厚望。”
张艾玲的笑容有些勉强:“石先生,我会的。”她听出了那弦外之音。
他需要一个稳定产出的、头脑清醒的作家,而不是一个沉溺于过往恋情的麻烦女人。他的支持与信任,是建立在她的“价值”与“安稳”之上的。他心中的算盘,打得比她打字机的声响更清晰。
小主,
好在,张艾玲的才华是实打实的。她的新作一部接一部出版,细腻缠绵的文字打动了无数香江读者,也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石松看着财务报表上攀升的数字,目光是纯粹的商人式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