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深圳股市风云起

“贵了,”K先生下巴朝不远处一扬,语气平淡却带着压迫感,“那边才42。”

“那…43最低!”中年人让步,声音有些发虚。

K先生没言语,只是拉开包链,露出里面厚厚一叠崭新的“大团结”(百元钞)。“40,我全要了。”声音不高,却像一块石头投入水中,让周围几个竖起耳朵听的人屏住了呼吸。中年人盯着那沓钱,喉结滚动,最终咬了咬牙:“成交!”一沓股票凭证迅速换了一沓钞票。K先生将凭证利落地塞进包的内层,拉上拉链,起身融入人群,动作迅捷而沉稳,如同经验丰富的猎手。他的领导力在此刻体现为对信息的绝对掌控、谈判时的心理压迫和出手时的快准狠。凭借早期的信息优势和果断的买卖,他在“老五股”之间低吸高抛,手中的资金像滚雪球般膨胀,“大户K”的名号越来越响,身边自然聚集起一批想跟着喝汤的追随者。

小主,

李李也在市场里穿行观察。她依旧穿着素净,但眉宇间多了几分历练后的沉静。她拿着小本子,专注地记录着不同地点、不同股票的实时报价。她目睹了K先生刚才那场教科书般的交易,心中暗暗计算着其中的差价,同时也感受到他身上那种越来越强的、令人既向往又有些畏惧的气场。鼓起勇气,她走到一个面善的老伯摊前,指着一张小额“深安达”凭证,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阿叔,这个…多少钱?”

“30块!”老伯回答。

“25…行不行?我就这么多钱了。”李李的声音不大,带着试探。老伯看看她清秀认真的脸庞,又看看那张小额凭证,摆摆手:“好啦好啦,拿去吧,女仔。”李李欣喜地付钱,接过凭证时手心微微出汗。这是她第一次独立完成的交易,赚了5块钱的差价。她小心地将凭证收好,感觉心跳得飞快。她持有的深发展原始股价值早已翻倍,但她选择牢牢持有,小额交易只为实践和感受市场的脉搏。K先生在不远处偶然瞥见这一幕,看到她因成功交易而微微泛红的脸颊和亮晶晶的眼睛,心里竟掠过一丝类似“孺子可教”的欣慰。他发现自己开始留意她,不仅因为她的工作能力,更因为她身上那份未被市场完全浸染的纯粹和努力。

**1988:铁箱里的沉睡资本**

1988年的冬天,深圳某处工地的简易板房里,寒风从缝隙钻入,带着混凝土和泥土的气息。唐先生和他的“兄弟们”已在这片热土扎下根。那些蛇皮袋里的合同,如今已化作五千多双粗糙的手,在工地上挥汗如雨,承接着市政工程的土方任务。

板房里烟雾缭绕。唐先生坐在吱呀作响的简易木板床边,腰背挺直如松。他听着手下的汇报,眼神专注,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膝盖,那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手下恭敬地站在一旁:“…哥,按您吩咐,工钱一半发现金,一半…换成这个了。”递过来一叠崭新的“深金田”股票凭证。“那个包工头路子野,直接从柜台弄出来的,比市面上便宜不少。”

唐先生接过凭证,一张张翻看。昏黄的灯光下,公司名称、股数、鲜红的印章格外清晰。他粗糙的手指抚过冰凉的纸张,动作沉稳,仿佛在掂量它们的份量。五千多个兄弟,一半的工钱,就变成了手里这一叠叠纸。他掏出那个磨损的计算器,按了几下,红色的数字在昏暗的光线下跳动,映着他沉静的脸。“嗯,知道了。收好。跟兄弟们说清楚,这是‘存钱’,以后能生钱。”他的声音低沉平稳,没有激昂的许诺,却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笃定。手下立刻应声,小心翼翼地将凭证锁进一个冰冷的铁皮箱,如同守护着未来的希望。窗外寒风呼啸,板房里,一种全新的“资本”正在铁箱中沉睡。唐先生的领导力根植于土地和汗水,他看得比兄弟们更远,懂得将实打实的工程利润和凝聚的劳力,高效地转化为另一种更具力量的形式——金融资本。他以身作则,沉默寡言却目标明确,兄弟们信他,愿意跟着他赌一个未来。

**下一年:狂热与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