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鬣狗”营的覆灭,使其原本控制的大片位于“海龟湾”东北方向、连接内陆矿区的战略缓冲地带瞬间成为权力真空。穆罕默德部落联盟的旗帜,在刘子光的授意下,如同燎原之火般迅速插遍这片富饶的土地。
* **不战而屈人之兵:** 刘子光深谙“上兵伐谋”。他并未急于武力吞并,而是由阿雅亲自出面(展现部落正统和力量),在索菲亚策划的“香米外交”配合下,派出使者携带“光通”的诚意(香米、基本药品和“安全保证”),前往各个失去“鬣狗”庇护的村庄和小型武装据点。
* **威慑与怀柔:** 使者传达的信息清晰而有力:归顺穆罕默德首领和“逍遥军师”,享受“光通”贸易的便利与保护;抗拒或摇摆,将面临比“鬣狗”更彻底的毁灭(“铁雨”的阴影是最好的注脚)。同时,承诺保留地方头人一定自治权,并优先提供恢复生产的物资。
* **兵不血刃的扩张:** 在绝对的实力威慑和现实的生存需求面前,绝大多数据点选择了归附。少数几个冥顽不灵的小型武装,在夜莺小队一次精准的夜间“斩首”行动(清除首领)后,也迅速土崩瓦解,被穆罕默德的战士接管。短短数周,部落联盟的实际控制区向东、向北大幅延伸了上百公里,获得了数个小型铁矿、丰富的农业土地和重要的交通节点。穆罕默德的势力,真正成为贝宁西北部无可争议的霸主,拥有了广阔的战略纵深和资源腹地。
**新血铸剑:兵书为纲**
新地盘的获得带来了巨大的人口红利,也意味着需要更强大的武装力量来守卫和震慑。刘子光深知,依靠部落战士的勇猛和简陋的武器,以及自己临时拼凑的“技工”和精锐小队,已不足以支撑未来的格局。S老板送来的双语军校手册,成为他打造一支“正规化”力量的基石。
* **“光通”军事训练营成立:** 在腹地深处一处隐秘的山谷,建立了代号“铁砧”的新兵训练营。刘子光亲自担任总教官,核心教官由他手下最得力、学习能力最强的“阿格巴”老兵和夜莺小队部分成员担任。
* **教材本土化:** 索菲亚及其小团队发挥了关键作用。她们将双语手册的核心内容(队列、纪律、单兵战术、班组协同、火力运用、简易工事构筑、识图用图、战场急救等)翻译成当地主要语言,并配以大量直观的图示,制作成简易教材。
* **科学练兵:** 训练摒弃了部落传统的松散和个人英雄主义,强调令行禁止的纪律、标准化的战术动作和团队协作。从最基础的队列、体能开始,逐步过渡到武器操作(AK-12、RPG-29、PKM机枪)、依托地形的攻防演练、班排级战术配合。训练强度极大,淘汰率很高。
* **“种子”计划:** 刘子光特别注重培养基层士官(班长、排长)。从第一批表现出色的新兵中选拔苗子,由夜莺小队成员进行更严格的指挥和战术培训,灌输手册中的指挥原则和战场分析能力。这些“种子”将成为未来部队的骨架。
* **“铁雨”炮兵分队:** 从“技工”和新兵中挑选有数学和机械天赋的,单独组建“特种技术分队”,专门负责煤气罐炮弹的生产、发射架维护以及根据手册进行更精确的射表计算和简易射击指挥训练。他们是刘子光手中最廉价也最恐怖的远程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