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那场轰动地月的双王妃婚礼已过去一个月。月球“白玉京”并未因盛典的落幕而沉寂,反而在一种更为务实、高效的节奏中加速运转。杨幂与古力娜扎迅速完成了从候选人到王妃的身份转变,并未沉浸于新婚的旖旎,而是带着龙牙赐予的权柄与期望,一头扎入了各自负责的领域,将竞选时的蓝图付诸实践。
**一、科技推广使的疾速步伐**
月球“地月科技转化中心”东翼,已被划拨为“月禾系统全球推广总部”。杨幂褪去了婚纱的华美,换上了一身干练的银白色工程制服,长发利落束起。巨大的全息沙盘在她面前呈现着地球的全貌,上面密布着闪烁的光点,每一个都代表着一个已部署或计划部署的“月禾”种植单元。
“非洲苏丹地区的十座试点基地运行稳定,蔬菜产量超出预期15%。但当地缺乏稳定的电力保障和物流网络,导致部分收成无法及时输送。”技术顾问指着沙盘上尼罗河沿岸区域汇报。
杨幂眉头微蹙,指尖在控制面板上快速滑动,调出数据:“联系月宫能源部,申请调配五台‘月核-1型’移动供电单元,优先保障苏丹基地的能源。同时,与地球方面的‘深蓝之眼’协调,启用他们的全球物流无人机网络,建立一条‘蔬菜空中走廊’,解决运输瓶颈。”
命令被迅速下达执行。她的决策果断而精准,充分利用了月球的技术优势和地球现有的物流资源。过去一个月里,她已主导了超过三十次这样的协调会议,将“月禾系统”的落地速度提升了三倍。在她的推动下,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亚干旱地区的试点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以十万计的人口首次获得了稳定可靠的新鲜蔬菜供应。
她还亲自参与了“月禾-3型”家用版的研发测试。这种仅有冰箱大小的设备,旨在进入普通家庭,实现蔬菜的完全自给。“科技的意义在于普惠,”她在项目会议上强调,“不仅要让大国受益,更要让偏远地区的每一个家庭,都能触摸到月球科技带来的改变。”
**二、人文融合使的星辰诗篇**
与此同时,古力娜扎的“地月火文化融合办公室”则设在“静海苑”旁一座充满艺术气息的殿堂内。这里没有冰冷的数据流,取而代之的是环绕四周的全息影像,不断播放着地球各地的风土人情、月球基地的奇景、火星城市的建设进程。
娜扎的工作服融合了地球西域风格与月球未来感,酒红色的长袍上绣着星月纹样。她面前悬浮着数十块光屏,显示着不同语言的文档、设计图和视频会议界面。
她的“火星移民文化手册”多语言版本已正式发布,并通过月球的量子网络和地球的互联网同步推送,下载量迅速破亿。但她并未止步于此。
“仅仅有手册还不够,我们需要情感上的共鸣。”娜扎发起了一场名为“我的星海故乡”全太阳系征文与艺术创作活动,鼓励地球、月球、火星的居民分享他们对于家园、对于星空的感悟。活动反响热烈,来自火星的首批移民儿童画的红色星球日出图,与地球草原牧民创作的星空赞歌诗篇,共同展示在活动的首页,引发了地月之间广泛的情感互动。
她还牵头筹办首届“地月火文化节”,计划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在三地同步举行。“文化节上,我们将看到敦煌的飞天舞与月球的零重力芭蕾同台,听到马头琴的悠扬与量子合成器的空灵共鸣。”娜扎向迪丽热巴、泰勒等王妃介绍策划案时,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们要证明,科技的发展不会湮没文化的多样性,反而能让人类文明的花朵在星海间绽放得更加绚烂。”
**三、深空深处的脉动**
月宫的宁静与忙碌之下,深空的脉动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