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个行星自转周期后,那“杂音”变得清晰、靠近。硅基文明的传感网络清晰地捕捉到一个小型物体突破了星球的外层大气,其结构、材质、能量反应模式与星球本身的一切格格不入。它如同一种坚硬的、冰冷的、缺乏生命共鸣的异质铁块,闯入了一片由和谐振动与能量流动构成的乐章。
地点:北部高原,晶簇感知节点“聆听之冠”。
当人类的“潜地鼠”探测器如同金属种子般撒向大地,试图钻探、采集样本时,在硅基文明的感知中,这无异于一种粗暴的、充满敌意的入侵。
局部网络警报(频率急促,如同人类神经的刺痛): “警报!未知硬质单元接触地表!物理结构侵入检测!表层晶格反馈…遭受结构性应力!高频物理振动(钻探)试图破坏晶体完整性!”
防御本能响应: “识别为物理性威胁!启动局部共振防御!频率锁定入侵单元固有振动模式…放大…反馈!”
于是,最先接触探测器的几只“潜地鼠”,在硅基生命看来,是它们自身的防御机制——通过精确匹配并放大其内部的机械振动频率,引发了其结构的共振崩溃。这是一种基于物理法则的、自动的、如同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毒般的反应。摧毁它们,并非出于恶意,而是清除“异物”的本能。
紧接着,那个更大的、悬浮于轨道上的金属造物(“开拓者号”勘探船),在试图逃离时,其所释放的强烈能量波动和引擎轰鸣(对人类而言是拉升动力,对硅基而言是强烈的、无序的噪声干扰),进一步触发了更广泛的防御机制。星球表面的晶体森林将其视为一种能量层面的攻击或挑衅,汇聚起更强大的共振能量,试图驱离这个吵闹的、不请自来的“天外访客”。
(战后分析:困惑与警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开拓者号”的狼狈逃离,让硅基文明的集体意识网络陷入了一阵短暂的、困惑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