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极高的威望!

后来的港岛政府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大规模兴建公屋。

但相比港岛数百万人口,区区几十栋公屋无异于杯水车薪。

沈少秋认为,港岛之所以从世界级城市逐渐滑落为区域中 芯,那些地产大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榨取了太多社会财富,严重削弱了港岛的经济活力。

相较之下,新加坡就是一个正面典型。

李家政权推行的组屋制度极大释放了社会活力,使得新加坡在进入新世纪后迅速崛起,经济实力反超港岛,成为世界级城市。

现在,沈少秋想做的,就是从警队入手,逐步将港岛市民从房地产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在他看来,除了买房,还有很多领域能让港岛人愿意掏钱消费。

比如教育、医疗、养老、基础设施等等。

只不过这些资源如今都掌握在洋人手中,华商只能在地产行业里内卷。

只要他能扳倒洋人势力,就可以在港岛建立一个像韩国三星那样的超级企业,让全岛居民从出生到老去,全都离不开他的产业。

届时,港岛越繁荣,市民越富裕,沈少秋的财富也将随之水涨船高——这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对于沈少秋即将在警队推行的那套改革,港英政府里的洋人官员也没办法强迫其他地产商像沈少秋那样低价出售资产。

要是真能这样,还轮不到沈少秋动手,股市就会先给这些地产公司一个教训。

特别是像置地这种洋人背景的地产公司,他们的外国股东才不讲什么民族感情。

在这些资本家眼里,赚钱才是唯一的信仰。

哪怕你是港督,只要动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也会想办法把你送回英国去。

这些洋人太短视了,除了钱什么都不在乎。

很多时候为了眼前的小利,放弃了更大的长远利益。

比如对警队的控制,在“金钱帝国”时代结束之后,洋人其实有很多办法让警队变成他们忠实的工具。

比如让新招募的警员去英国接受训练,每隔几年安排高级警官赴英进修,再比如政治部给所有督察以上的警官建立个人档案等等。

这些做法虽然耗时费力,但一旦形成体系,就可以长期稳固地掌控警队。

然而洋人偏偏选择了一条最省事、最直接的方式——大量提拔政治部出身的洋人和崇洋媚外的本地人担任要职,自以为只要控制了高层,就能掌握整个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