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碰上了不该惹的人!

也该让某些人尝尝寒冬的滋味了。”

“好。”哈塞姆重重点头,“就叫迎冬计划。”

“这个行动交给你全权负责。”杨瑞英神情严肃,“至于我,还得去处理祖家交代的其他几件要事。”

“明白。”哈塞姆没有追问,只沉声应道,“为了女王,我会做到万无一失。”

“拜托了。”

留下这句话,杨瑞英便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就在她返港当晚,港督府与港英正府联合发布三项重大公告。

其一:启德机场遭恐怖分子破坏,损毁严重,加之航班量逐年攀升,现有设施已无法承载需求,政府决定在港岛建设一座全新的国际机场。

其二:红磡海底隧道通行压力日益加剧,难以满足九龙与港岛之间的交通往来,政府拟同时兴建两条新海底通道,全面提升跨区运力。

第三条消息传来,港英当局打算加大对岛上中小学的管控力度,准备把过去基本处于放任状态的基层教育全部收归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并为这些学校划拨专项经费。

柏架山别墅区里,沈少秋正陪着郭凯琳用晚餐。

电视上播放着港英正府这番“大动作”,他看着画面笑了笑,对郭凯琳说道:“洋人终于按捺不住,要动手了。”

“秋哥,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郭凯琳听得一头雾水,忍不住问。

“掏空财政,给年轻人洗脑,等将来交出去的时候,让那边接手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沈少秋语气低沉地回答。

他心里清楚得很——当年修建新机场,明明可以在新界或南区这种人少地广的地方选址,成本低、效率高。

可那些人偏偏不选,非得跑到比大屿山还偏的赤鱲角去填海造地,硬生生砸进去一千六百亿港纸。

更别提配套的青马大桥和昂船洲大桥,两项工程加起来又烧掉四百多亿,成了全球最贵的机场项目。

再加上两条海底隧道,耗资也逼近千亿。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原本富得流油的港英财政几乎被掏空,在亚洲金融风暴期间差点被国际资本一举掀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居心何在?昭然若揭。

如今再插手学校、教材,更是别有用心。

过去几十年,他们根本没想过认真经营这片土地,教育投入少得可怜,索性由华人自己办校、自编课本。

因此八十年代前出生的本地人,大多认同自己是华夏人。

但自从洋人开始搞意识形态渗透后,情况悄然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