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带领贫困山村发展副业、开垦药田,更在深山中发现日军“100部队”滔天罪证、并屡次挫败境外敌对势力刺杀的铁血农民形象,深入人心。
走下主席台,回到座位,周围的劳模们纷纷向他投来善意的笑容和敬佩的目光。
有人好奇地询问李家坳菌类种植的经验,有人对他在山中的经历感到惊叹。
李满仓大多只是简短回应,并不多说,但他能感觉到,一种无形的、由共同奋斗和奉献精神凝结的纽带,将这群共和国的脊梁联系在一起。
表彰大会结束后,李满仓并没有立刻返回吉省。
按照安排,他需要留在北京,参加接下来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参观学习、经验交流,以及最重要的——作为候选人,参与新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程序。
这期间,他被允许在严格安保下,有限度地外出活动。
他再次去了水木大学和北京大学,这一次,他见到了春梅、铁蛋和胡秋萍。
三个年轻人早已从报纸上看到了李满仓受表彰的消息,激动万分。见到他本人,更是雀跃不已。
“爹!你太厉害了!全国劳模!”春梅抱着父亲的胳膊,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崇拜。
“叔!我们都为你骄傲!”铁蛋挺着胸膛,仿佛受表彰的是他自己。
胡秋萍站在稍后一点,看着被簇拥着的李满仓,他穿着中山装,身姿挺拔,虽然面容依旧带着山野的沧桑,但那股沉稳如山、内敛如渊的气质,却与这京华烟云奇异地融合在一起。
她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她知道,荣誉的背后,是更加汹涌的暗流。
“在学校,还习惯吗?”李满仓看着三个孩子,目光温和。
“习惯!老师讲得可好了!”春梅抢着回答。
“就是……有时候会想家。”铁蛋憨厚地笑了笑。
胡秋萍则轻声汇报着自己的学习情况,语气平静,但看向李满仓时,那目光中的关切几乎要溢出来。
李满仓能读懂她的担忧,对她微微点了点头,传递着一个“安心”的眼神。
短暂的会面后,李满仓便在工作组人员的陪同下离开。他不能久留,也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潜在的风险。
与此同时,关于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程序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