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敌人亡我之心不死,只是换了一种更隐蔽、更恶毒的方式。”
他看向老人,目光锐利:“未来的斗争,很大一部分,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同样你死我活的战争。”
“欧美,尤其是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文化输出和话语权霸权,对我们发动了一场持续数十年、全方位的意识形态渗透和围攻。”
李满仓的声音带着冷意,“他们利用电影、电视剧、书籍、网络,不遗余力地美化其自身制度和价值观,同时系统地、有目的地贬低、歪曲、污名化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我们的道路。”
他提到了一个让老人眉头紧锁的现象: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国门打开,交流增多。
他们利用各种基金会、学术交流项目,大规模、有选择地邀请我们的文人、学者、艺术家前往访问,提供优厚的经费和待遇。”
“很多人在那种‘糖衣炮弹’和刻意营造的友好氛围下,逐渐迷失,接受了对方的资助,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影响。
回国后,他们利用自己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文章、演讲、作品中,开始美化欧美日本,鼓吹所谓的‘普世价值’。
同时对我们自己的历史、英雄、成就进行质疑、解构甚至抹黑,严重打击了国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
“更有甚者,”李满仓的语气带着一丝痛心疾首,他拿起了那本《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变迁研究》,
“他们的触手,甚至伸到了我们最基础的教育领域。
后世,有人利用教材修订的机会, 系统性地删减、替换了许多经典的、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课文。”
“比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文章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不痛不痒、甚至宣扬西方个人主义的外国名人故事。
他们试图从根子上,切断我们下一代对自身历史和英雄的认知,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亲近西方,疏远自己的根。”
老人静静地听着,脸上的和蔼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如同磐石般的冷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放在膝盖上的手,不自觉地微微握紧。
作为经历过无数风雨的领导人,他太清楚意识形态阵地的丢失意味着什么。
那比丢失一座城池更加可怕。
然而,李满仓接下来的话,又让老人的眼神微微一动。
“不过,元老,您也不必过于担忧。”李满仓话锋再次一转,语气中带上了一种奇异的信心,
“我们这片土地和人民,有着极强的韧性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