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盛夏,李家坳生产队利用农闲时间,在室内成功种植食用菌,并且通过鲜销与干储结合的方式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先是传遍了东岗公社,紧接着又传到了县里。
这在这个普遍依靠土地刨食、副业不多的年代,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和示范效应的新鲜事。
尤其是在当前强调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政策背景下,这种不占用良田,又能有效增加集体和社员收入的创新模式,立刻引起了上级部门的重视。
这天上午,两辆绿色的吉普车卷着尘土,驶入了平静的李家坳。
车上下来的是县革委会生产组的一位副主任、公社的书记和社长,以及赔同的几名干部。
这阵仗让整个村子都轰动了,社员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好奇而又有些紧张地张望着。
生产队长王振山和村支书周建党早已得到通知,穿戴得整整齐齐,激动又忐忑地在队部门口迎接。
李满仓也被要求在场,他穿着一身干净的半旧中山装,神色平静地站在王振山身后。
“欢迎各位领导来我们李家坳检查指导工作!”王振山上前一步,声音洪亮中带着一丝紧张。
县里的孙副主任是个面容和蔼的中年人,他笑着摆摆手:“王队长,周支书,不用紧张。
我们这次来,主要是听说你们队在发展集体副业,搞这个食用菌种植方面搞得很有特色,特地来学习取经的!”
一番简单的寒暄后,领导们在王振山和周建党的引领下,首先来到了那几间被改造成菌房的旧仓库。
一走进菌房,那股特有的、混合着菌类清香和湿润泥土的气息便扑面而来。
只见屋内搭着一排排整齐的木质层架,架上密密麻麻地摆放着菌瓶菌袋。
一层层肥嫩的平菇簇拥生长,黑亮的木耳在散射光下如同绸缎,干燥房里挂着的串串干香菇散发着浓郁的香气,新引进的榆黄蘑那鲜亮的黄色更是格外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