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扶拖拉机“突突突”的轰鸣声,成了七月底八月初李家坳最动听的乐章。
这台崭新的铁牛没有片刻停歇,立刻投入到了开垦北坡荒地的战斗中。
王振山早就物色好了两个头脑灵活、手脚麻利的年轻后生。
一个叫赵卫国,是民兵排的积极分子,干活肯下力气,人也稳重;另一个叫王铁锤,是王振山的本家侄子,对机械玩意儿有天生的兴趣。
两人被正式任命为李家坳生产队的拖拉机手,跟着王振山和李满仓学了几天,很快就掌握了驾驶和挂接农具的基本技巧。
开荒的日子定在了一个天刚蒙蒙亮的清晨。
北坡上,人头攒动,几乎全村能出动的劳力都来了。
男人们扛着镐头、铁锹、撬棍,女人们拿着筐篓、耙子,孩子们也跑来跑去,气氛如同过节,又带着一股大战前的肃穆和激昂。
王振山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做战前动员:“乡亲们!咱们李家坳能不能种出金疙瘩,就看今天这一锤子买卖了!拖拉机在前面啃硬骨头,咱们在后面清理战场!都铆足了劲,干!”
“干!”众人齐声呼应,声震山林。
赵卫国深吸一口气,摇动拖拉机手柄,手扶拖拉机发出一阵有力的咆哮,排气管冒出股股黑烟。
他挂上档,操纵着方向杆,拖拉机后方的犁头,狠狠的插入土中。
“咔嚓……轰……”
草根被切断,板结的土块被翻起,里边的石块露了出来。
拖拉机走过的地方,留下一条条深翻松软的土垄。
荒坡上大大小小的石块太多了,犁头偶尔碰到大石头,会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嘣声,甚至迸出火星。
这就需要跟在后面的人们上前清理。
李满仓和李满屯带着铁柱、铁蛋等壮劳力,用钢钎、撬棍,喊着号子,将那些埋得深、个头大的石头一块块撬出来,滚到地边。
妇女和年纪大些的社员则用耙子将翻出来的小石块、顽固的草根搂到一起,装进筐里,抬到地头堆放。
半大的孩子们也不闲着,负责把捡出来的石头搬到指定的地方垒好,这些石头以后可以用来砌田埂或者修路。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的角力。汗水很快浸湿了每个人的衣衫,手上磨出了水泡,但没有人叫苦叫累。
那台不知疲倦的铁牛给了大家无穷的信心和力量。
看着地里的石块被一点点清理出去,村里人开心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