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科院的专家们在李家坳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便乘车返回了省城。
临走的时候,他们与王振山、周建党和李满仓再次约定,等秋收一过,便会立刻赶来,亲自来指导参籽的下种工作。
带着全村的感激和期望,吉普车消失在蜿蜒的山路那头,而李家坳人的心,却因为希望的种子真正落地而变得更加踏实。
时间一晃就到了九月初。
田野里的高粱红了,玉米棒子开始上浆,秋收的气息日渐浓郁。
九月一号,开学日。
对李满仓来说,今年这个开学日有些不同,家里最小的孩子冬兰,也要背上书包,成为公社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
一大早,冬兰就兴奋得睡不着觉,穿上了王秀芹给她扯布做的新褂子,头发梳着两个小辫子,背着去年买的小书包,小脸上满是期待和一点点紧张。
李满仓看着小女儿这副模样,心里软成一片。
前世,冬兰别说读书,饭都吃不饱,年纪轻轻就出去打工,结果被人骗去黑厂,解救出来的时候都不成人形了。
这一世,他定要护着四个女儿周全,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走吧,爹带你去报名。”李满仓牵起冬兰的小手。
“嗯!”冬兰用力点头,紧紧攥着父亲粗糙而温暖的大手。
父女俩步行来到公社。
公社小学比村里热闹多了,到处都是带着孩子来报名的家长,熙熙攘攘,充满了生机。
李满仓熟门熟路地找到报名处,给冬兰办好了手续,领了新书。冬兰抱着崭新的课本,爱不释手,小脸兴奋得红扑扑的。
“爹,这学校好大啊!”冬兰看过操场和教室之后,眼里闪着光。
“以后要好好读书,要听老师的话,知道吗?”李满仓摸摸她的头。
“知道!”冬兰响亮地回答。
办完手续,李满仓想着顺路去供销社转一转,买点东西。
牵着冬兰往学校旁边的体育场走时,却发现那里围了许多人,还拉了一条横幅,似乎高音喇叭里还不断传来一个尖利的女声,似乎在念着检讨,召开什么批斗大会。
李满仓本来不想过去凑热闹,正准备绕开,却无意中瞥见了横幅上的字“批判封建残余思想,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