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号,这个注定被无数人铭记的日子,终于到了。
天还没亮,李家坳村口就已经人声鼎沸,灯火通明。
三辆手扶拖拉机并排停着,发动机已经“突突突”地预热起来,排气管喷出的白色尾气在凛冽的空气中格外显眼。
这是村里菌厂和药酒厂有了效益后,集体出资添置的家当,如今,它们承载着村里年轻人的希望,即将奔赴命运的考场。
参加高考的知青和村里年轻人,一共二十三人,全都聚集在此。
他们穿着自己最厚实、最整洁的衣裳,脸上带着紧张、兴奋以及一丝豁出去的决然。
每个人手里都紧紧抱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准考证、钢笔、墨水、干粮,以及那些被翻得起了毛边、写满笔记的复习资料。
家属们围在周围,不停地叮嘱着,塞着还冒着热气的鸡蛋、贴饼子。
王振山和周建党站在最前面,做着最后的动员。
“都别紧张!把平时学的都发挥出来!”
“到了县里,听满仓和秋萍的安排,别乱跑!”
“考出咱们李家坳的志气来!”
李满仓站在拖拉机旁,依旧是那身半旧的棉袄,狗皮帽子压得很低,只露出一双沉静的眼睛。
他不需要多说什么,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定心丸。
火云安静地蹲坐在他脚边,似乎也知道今天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
胡秋萍站在考生队伍里,她今天围了一条红色的围巾,在素白的雪景和灰暗的冬装中显得格外醒目。
她不时看向李满仓,眼神交汇时,她会微微点头,传递着一种默契的镇定。
“上车!”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李满仓沉声下令。
年轻人们立刻行动起来,有序地爬上三辆拖拉机的车斗。
车斗里铺了厚厚的干草,还能挡点风寒。
春梅和铁蛋也在其中,春梅紧紧挨着胡秋萍,似乎能从她身上汲取力量;铁蛋则和几个男青年挤在一起,互相鼓着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