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军队到达大宛的东境郁成城时,士卒仅剩数千人,且皆饥饿疲惫。
疲惫之师进攻以逸待劳的郁成守军,结果可想而知——汉军大败。
李广利与部下商议:“连郁成都打不下来,何况其国都?”
于是,只好灰溜溜地撤军。
往返两年,回到敦煌时,士卒“十不存二”,生还者不足十分之一。
李广利上书汉武帝,请求罢兵。
汉武帝的回应,彰显了其不容挑战的帝王意志:他派使者驻守玉门关,传令:“军有敢入者,斩之!”
李广利惊恐,只得屯驻敦煌。
第一次远征,以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告终。
第一次远征的失败,在长安朝廷引起轩然大波。
主张放弃的公卿大臣居多。
然而,汉武帝却从中看到了更深的危机:若就此罢休,大夏(巴克特里亚)等西域大国会轻视汉朝,乌孙、轮台等国也会更加怠慢汉使,这将直接助长匈奴的气焰。
汉武帝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挽回帝国的颜面。
他进行了全国总动员,展现了一个鼎盛帝国的恐怖战争潜力:
? 兵力配置:征发全国囚徒、恶少年及边骑,组成一支六万人的大军(不含自愿携带的私人行李夫和奴隶,总数可能达十万),并调配牛十万头、马三万匹,以及无数的驴、骆驼运输物资。
? 后勤保障:任命两位相马专家为执驱校尉,预备在攻破大宛后挑选良马。
动员规模空前,“转运奉军,骚然天下”。
? 战略威慑:增派十八万甲卒戍守酒泉、张掖,作为战略预备队,并威慑匈奴与西域诸国。
公元前102年,李广利率领这支武装到牙齿的庞大军团,再次西征。
这一次,景象截然不同。
汉军浩荡荡开赴西域,沿途小国望风而降,纷纷开城,供给食粮。
只有轮台国抗拒,李广利下令屠城!
此举瞬间震撼整个西域,无人再敢抵抗。
汉军顺利抵达大宛,首先围攻其都城贵山城。
大宛军队出城迎战,遭到汉军强弩的密集射击,大败,退入城中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