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乌孙:西域棋局上的关键“棋子”与“棋手”

解忧公主的丈夫、肥王翁归靡在位时期,是乌孙亲汉政策的顶峰。

公元前72年,匈奴壶衍鞮单于因乌孙亲汉,发兵侵扰。

解忧公主与翁归靡昆莫立即上书汉宣帝求救。

汉朝发兵十五万,分五路出击匈奴,同时派校尉常惠持节前往乌孙,指挥乌孙军队协同作战。

翁归靡亲率五万乌孙精锐骑兵,与常惠配合,长途奔袭,直捣匈奴右谷蠡王庭。

此役,乌孙军大获全胜,俘获匈奴单于的叔父、嫂嫂、公主以及名王、骑将以下四万人,缴获马、牛、羊、驴、骆驼七十余万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场“联兵决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 军事上:这是汉乌联军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协同作战,给予匈奴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是导致匈奴最终分裂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政治上:它标志着乌孙已从摇摆的中间力量,彻底转变为汉朝的坚定军事盟友,汉朝“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完全实现。

3. 战略上:此战极大地提升了汉朝在西域的威望,为不久后(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对西域进行直接管理,扫清了最后障碍。

翁归靡死后,乌孙内部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纷争,一度出现大小昆弥(大王、小王)并立的局面。

汉朝通过西域都护府,巧妙地进行调解和册封,维持了乌孙的稳定,使其继续作为汉朝抵御匈奴(以及后来的北匈奴)的重要屏障。

尽管后期乌孙因内部分裂而逐渐衰落,但汉乌联盟的大框架一直得以维持,直至西汉末年。

这条通过和亲、外交、军事合作编织的纽带,持续了百年之久,成为古代中国经营西域最成功的范例。

乌孙与汉朝的关系,是一部从战略试探到深度绑定的经典案例。

它始于汉武帝高瞻远瞩的战略构想,成于张骞的凿空开拓,固于细君、解忧两位公主的牺牲与奉献,辉煌于汉乌联军的并肩作战。

乌孙不仅是汉朝的战略屏障,更是汉文化西传的重要桥梁。

通过这条通道,中原的丝绸、漆器、铜镜源源西去,西域的葡萄、苜蓿、良马纷纷东来。

解忧公主的女儿弟史后来嫁给了龟兹王,将汉家礼仪文化带入西域,促进了民族融合。

总结而言,乌孙的故事告诉我们:最稳固的联盟,并非源于武力征服,而是基于共同利益、战略互信和深厚的人文纽带。

汉朝与乌孙的百年盟谊,共同谱写了丝绸之路上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也为后世留下了如何处理与周边民族政权关系的宝贵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