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则招朋唤友,直接出发:“快,收拾家伙,咱们去淮安!”
自此,通往淮安的各条道路上,背着工具、药箱、书箧的身影络绎不绝。
淮安,这块新兴的土地,第一次真正向天下才智之士,张开了怀抱。
这天,几辆风尘仆仆的青布马车,在夕阳的余晖中驶进淮安北门。
车队停下,一个布衣老者率先下车。
他身形清瘦,面容矍铄,目光温和而深邃。
老者打量着这座传闻中生机勃勃的城池。
只见城门口进出的商旅、匠人、推着新式耧车的农人,秩序井然,空气中弥漫着忙碌而鲜活的气息。
百姓眼中有光,这与其他地方大不相同。
“师父,这里似乎真的不一样。”一个年轻弟子跟着下车,低声说道。
老者正是游历行医至徐州,特意来此一观的华佗。
他捋须颔首,眼中流露出赞许:
“悬匪首以立威,是为刚;造神器以活民,是为仁;设招贤馆不拘一格,是为明。此地主事者,有能力,有仁心。”
当听闻传说中的神医来访,民政司吏员心跳都慢了半拍。
他们恭敬地将华佗一行引至侯府。
这举止令华佗精神为之一震。
虽然他名声在外,但在权贵眼中,他就是个看病的,礼遇有,但恭敬看重,那是半分也没有。
更为难得的是,刘骏闻讯,竟亲自迎出门来。
“华先生!骏久仰神医大名。今日得见,实属淮安之幸,万民之福啊。”
刘骏执礼甚恭,毫无架子。
华佗还礼,不卑不亢:
“山野之人,当不起侯爷如此盛赞。途经贵地,听闻侯爷仁政,更设招贤馆广纳百工医者,特来一观。”
厅中落座客套饮茶一会,眼见气氛适宜,刘骏开门见山道:
“先生医术,活人无数,可谓功德无量。骏有一请,万望先生斟酌。”
“侯爷请讲。”
“我欲在淮安设立医学院,仅差一高人主事。”
“骏欲请先生为院正,传授先生济世活人之术。先生所需,淮安必全力供给。
如此,先生只需专注医术,教书育人,着书立说,将先生毕生心血,传于后世,泽被苍生。”
刘骏目光灼灼,“不知先生,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