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透过章台宫高窗的琉璃,在光洁如镜的玄色地砖上投下长长的、扭曲的光斑。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椒兰香气与陈年竹简味道的独特气息,庄重而压抑。
丞相李斯并未在自己的府邸,而是在宫中一处偏殿内处理政务。
几案上,公文堆积如山,烛火早已点亮,跳动的火焰映照着他那张日益清瘦、沟壑渐深的脸庞。
他眉头紧锁,手指正按在一卷来自御史大夫冯劫的奏疏上,疏中痛陈近来咸阳城内儒生私下聚会,非议朝政,言语间多有对皇帝陛下“焚书”、“以吏为师”等政令的隐晦批评。
“腐儒误国!”李斯低声斥了一句,将竹简重重放下,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他推行法家,统一思想,旨在稳固帝国根基,但这些六国遗老、百家学子,总是不甘寂寞,妄图以唇舌搅动风云。
就在昨日,还有方士卢生等人欺君罔上,妄言求仙之事败露,引得陛下震怒。
眼下正是需要强化思想掌控,肃清不稳定因素的时候。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谒者清晰的通报声:“启禀丞相,廷尉王绾求见。”
“宣。”李斯揉了揉眉心,收敛起外露的情绪,恢复了作为帝国丞相的威严与沉静。
廷尉王绾稳步走入殿内,他年岁比李斯稍长,面容敦厚,但眼神中透着刑名官吏特有的精明与审慎。
他躬身行礼:“参见丞相。”
“王廷尉不必多礼,坐。”
李斯指了指对面的席垫,目光落在王绾手中捧着的一卷明显是私人性质的竹简上,“何事需此时入宫禀报?”
王绾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将竹简双手呈上:“丞相,请先过目此物。”
李斯接过,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