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张苍的感悟与突破

就在这种反复的思索、内省与融合中,他感到自己与冥冥中某种浩瀚存在的联系,变得更加清晰、更加紧密了。

那便是“国运”。

以往,他更多地将国运视为一种可以引动、可以借用的力量,是“法域”威能的源泉,是斩向神怪的利刃。

如同在陈县,他借助国运法域,判定河伯非法,言出法随。

但此刻,他隐约触摸到了更深层的东西。

当他沉浸在思想的海洋中,试图为帝国勾勒长治久安的蓝图时,当他感受到肩上承载着始皇的期望、三郡百姓的福祉、乃至未来无数秦人的命运时,一股沉甸甸的、如同大地般厚重,又如星河般浩瀚的力量,似乎正缓慢地、坚定地向他汇聚。

这力量,不仅仅是力量。

它其中,仿佛蕴含着亿兆生民的呼吸,蕴含着田野中禾苗生长的渴望,蕴含着工匠手中锤凿敲击的节奏,蕴含着士卒保家卫国的决心,也蕴含着无数人对安定、富足、公正的朴素期望。

这力量,是期望,是责任!

它不再是外在于他的工具,而渐渐与他自身的理念、意志、乃至灵魂产生了共鸣。

他每完善一分自己的思想,每坚定一分推行“大秦之道”的决心,与这国运的联系便加深一分。

他不再是单纯的借用者,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这国运流转的一个节点,一个重要的推动者。

“原来……国运并非死物,亦非帝王私器……”

张苍若有所悟,心中震撼,“它生于民,聚于朝,行于法,最终……亦当反哺于民。承载它,便是承载了这天下苍生的重量。”

明悟此点,他感觉自己的精神仿佛被洗涤过一般,变得更加凝练、通透。

脑海中那些原本还有些泾渭分明的理念——法的刚性、德的柔韧、工的务实、礼的秩序、势的引领——开始以一种更加圆融的方式交融在一起,不再彼此冲突,而是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就在这种精神状态达到某个临界点时,他周身那无形的“法域”,悄然发生了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