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把最后一张芝麻饼放进竹篮,指腹蹭过饼面的芝麻粒,忽然听见巷口传来熟悉的“吱呀”声——是武大郎那辆吱呀作响的独轮车。她直起身,围裙上还沾着面粉,隔着院墙就扬声喊:“今儿收摊早?筐里剩的炊饼呢?”
独轮车“哐当”停在院门外,武大郎推门进来,脸涨得通红,手在衣襟上反复蹭着:“没、没剩。”他掀起筐盖,里面果然空空如也,只有层薄薄的面粉,“张屠户家小子说,城西破庙里来了群逃难的孩子,俺、俺都给他们了。”
潘金莲挑眉,故意把手里的竹篮往石桌上一磕,芝麻粒蹦得满地都是:“武大郎,你这是第几次把卖剩的饼往外送了?咱这摊子刚够糊口,你再这么大方,咱俩明天就得喝西北风。”话虽硬,手里却往灶房走,“灶上温着粥,还有俩咸蛋,赶紧洗手上桌。”
武大郎跟在她身后,脚步放得极轻,像个做错事的孩子:“那些娃……看着怪可怜的,最小的那个,还没筐沿高。”他伸手想帮潘金莲解围裙,指尖刚碰到布带又缩了回去,“俺下次、下次少送点。”
“少来这套。”潘金莲把粥碗往他面前一推,咸蛋在桌上磕出裂纹,“明儿起,每天留十个饼,专门给他们备着。”她剥着蛋壳,蛋黄油顺着指缝流下来,“但有一样,得让他们帮着拾掇拾掇摊位,擦擦桌子搬搬东西,不能白拿。”
武大郎猛地抬头,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子:“真、真的?”
“难不成骗你?”潘金莲把半个咸蛋塞进他碗里,“咱这叫以工换物,既不亏心,也不让人觉得是施舍。”她看着他埋头喝粥,粥勺刮得碗底“沙沙”响,忽然想起今早的事——张屠户的婆娘偷偷塞给她一把红糖,说“大郎今早去买面,跟掌柜的磨了半个时辰,就为了让给你多称二两红糖”。
正想着,院门外突然传来“砰砰”的拍门声,夹杂着粗嗓门的喊叫:“武大郎!潘金莲!出来!”
潘金莲皱眉,抓起灶边的擀面杖就往门口走,武大郎也跟着站起来,手里攥着喝粥的粗瓷碗,指节捏得发白。门一拉开,就见西街的泼皮刘三带着两个跟班,堵在门口,脚边还放着个破麻袋,散发着酸馊味。
“哟,这不是潘大娘子吗?”刘三往院里瞟,视线在石桌上的竹篮扫了圈,“听说你家饼子卖得火,特意来照顾生意。”他踢了踢脚边的麻袋,“这里头有五十斤粗面,给俺烙成饼,明儿晌午来取,算你便宜点,三十文。”
潘金莲笑了,擀面杖往臂弯里一夹,抱起胳膊:“刘三爷这是说笑?五十斤面烙成饼,得耗多少油多少火?三十文?你打发要饭的呢?”
“咋,不给面子?”刘三往门槛上啐了口,“别忘了,这西街的摊位费,还归俺管着。”
武大郎突然往前挪了半步,把潘金莲挡在身后,声音虽抖却没含糊:“俺们、俺们明天要去城东赶集,做不了。”
“你算个什么东西?”刘三伸手就想推武大郎,手腕却被潘金莲一把扣住。她手劲不小,捏得刘三“哎哟”叫出声:“刘三,上个月你收了王寡妇的摊位费,转头就去赌坊输了个精光,这事要不要让你家婆娘知道?”
刘三脸色骤变:“你胡说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