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满沉默片刻,开口道:“粮食,可以卖给你们一些。”
几人闻言,大喜过望。
“但是,”赵小满话锋一转,“我有一个条件。”
“您说!您尽管说!”
“从农社出去的粮食,必须明确标识‘巾帼农社’字样,售价需与我们保持一致,不得擅自加价,更不得以次充好,败坏我农社名声。”赵小满语气严肃,“若能做到,今日便可提粮。若做不到,请自便。”
“能做到!绝对能做到!”王老蔫等人忙不迭地答应。能拿到货已是万幸,哪里还敢有别的心思!
很快,第一批倒戈的小粮商,兴高采烈地拉着从农社购得的“巾帼粟”回到了县城。他们将“巾帼农社特供”的牌子高高挂起,粮食售价与农社保持一致。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立刻传遍了整个行业。
其他还在观望、挣扎的小粮商闻风而动,再也顾不得什么狗屁盟约,纷纷涌向赵家屯,上演着与王老蔫等人相似的戏码。粮盟辛苦构筑的封锁线,从内部土崩瓦解!
“反了!都反了!”丰泰号内,钱宝贵接到手下急报,气得将心爱的紫砂壶摔得粉碎,脸色铁青,浑身肥肉都在颤抖,“这群喂不熟的白眼狼!墙头草!”
孙乾和李万财也是面色难看,他们能想象到,随着这些小粮商的倒戈,农社的粮食将通过这些遍布城乡的渠道,更顺畅地进入市场,而他们三大粮商,将彻底被孤立!
粮盟内讧,分崩离析。 中小粮商在生存压力下的集体倒戈,宣告了三大粮商价格联盟的彻底失败。他们用脚投票,选择了与更能代表公平、也更能让他们活下去的巾帼农社合作。“再跟盟,老子先饿死!”这句最朴实的怒吼,道破了所有虚幻联盟在现实利益面前的脆弱本质。永昌县的粮食市场,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洗牌后,一个新的、以巾帼农社为核心、连接众多中小商户与广大农户的生态网络,正在悄然形成。钱宝贵等人,已然感受到了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