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报告引发[省委震动],书记高度重视

当载着调研组的高铁滑入江东省会车站时,天已大亮。一夜未眠的年轻人们,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车厢,精神却像被火淬过的钢,带着一股灼人的热度。

林望走在最后,手里拎着一个普通的黑色公文包。包里,是那份刚刚打印装订好,墨迹仿佛还未干透的报告。它很重,物理上和心理上都是。

返回省委大院的路上,车内一片安静。所有人都默契地没有说话,亢奋过后的疲惫涌了上来,但更多的是一种等待宣判的紧张。他们都清楚,这份报告投出去,将在平静的湖面,掀起怎样的波澜。

林望没有直接去周良宇书记的办公室,他很清楚流程的重要性。他敲开了陈刚副省长的门。

陈刚正在看文件,抬头看到林望和他身后那群眼圈发黑的年轻人,先是一愣,随即笑了。“怎么,这是把杭城搬回来了?”

“搬不回来,但我们带了点那边的火种回来。”林望将公文包放在陈刚宽大的办公桌上,拉开拉链,取出了那份报告。

没有花哨的封面,只是最普通的白色铜版纸,用订书机在左侧草草地钉了三下,显得有些粗糙,甚至寒酸。

陈刚的目光落在标题上——《关于加快我省数字经济发展、以“数字赋能”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他挑了挑眉,没说什么,伸手拿了过来。

办公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声音。

陈刚看得很快,他首先翻到了王珂写的案例剖析部分。当看到C2M工厂的利润率提升了27%,库存周转天数从90天缩短到7天时,他端着茶杯的手停在了半空。

他头顶那枚[渴望政绩]的标签,金光骤然一盛。

他继续往下翻,看到了赵力写的政策建议,每一条都像手术刀一样精准,直指江东省的沉疴旧疾。他又看到了张小胖写的应用场景,那些天马行空的点子,让他这个不怎么上网的老干部都觉得眼前一亮。

最后,他的目光停在了林望亲自撰写的那一章——《不转型的代价:关于我省未来五年潜在经济衰退风险的预判与警示》。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

陈刚的呼吸变得有些粗重,他的手指,在那几个刺眼的字眼——“断崖式衰退”上,轻轻摩挲着。他没有怀疑这个结论的真实性,因为林望在报告里,用冰冷的数据和严密的逻辑,构建了一条无法辩驳的因果链。从产业空心化,到人才流失,再到财政枯竭,环环相扣,步步惊心。

这已经不是一份调研报告了。

这是一份最后通牒。

是向整个江东省的因循守旧,发出的最后通牒。

“好……好!”陈刚猛地一拍桌子,茶杯里的水都震了出来。他站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脸上的神情,是极度的兴奋,又带着一丝后怕。

“这份报告,我亲自送给周书记!”他拿起报告,看林望的眼神,已经完全变了。那是一种看绝世名将的眼神。“你们都回去休息,好好睡一觉。接下来,就看我们的了。”

林望带着队伍离开,他知道,第一颗石子,已经投了出去。

报告被陈刚的秘书加急复印了十几份,没有走正式的传阅程序,而是以一种非官方但效率极高的方式,被送到了省委几位核心领导的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