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藤筐里堆叠的炉渣块和黏土碎块,以及苏雨棠小心翼翼捧着的那一小堆银灰色的铁珠,李知远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三十七颗!”苏雨棠仔细数完,语气里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最大的这颗都比比黄豆还大了!”她捻起那颗最大的铁珠,凑到李知远的眼前晃悠着。
“收获不小。”李知远点点头,用工兵铲将地上最后一点细碎残渣也扫进藤筐,“炉渣先放着,以后有机会想办法磨碎了,说不定能做土水泥用。这些黏土块敲碎了,正好加到我们准备做陶砖陶瓦的黏土里,废物利用。”
两人合力将分别装着炉渣和黏土块的藤筐搬到阴干棚下,与之前制作的陶砖陶瓦坯放在一起。
这些“工业废料”在他们眼中都是宝贵的资源储备。
“接下来,”李知远的目光转向地上那块暗红粗糙、布满孔洞的海绵铁,“该让它脱胎换骨了。我们需要一个专门用来加热和锻打它的炉子。”
说干就干。李知远在原来竖炉的位置处,用工兵铲挖出一个浅坑作为炉基,苏雨棠则去取来混合了枯草的黏土。
他们这次搭建的是一个结构更简单、目的更专一的火炉。
李知远先用湿黏土在浅坑上方垒砌出一个直径约半米、高约三十多公分的圆柱形炉膛,内壁尽量拍打得光滑紧实。
炉膛底部留出通风口,正对着鼓风机的风管,上方则完全敞开,便于放入和取出被加热的海绵铁。
“这炉子够用吗?感觉比上次的竖炉小很多。”苏雨棠一边帮忙揉捏黏土传递过去,一边问道。
“够用了。”李知远专注地拍打着炉壁,“锻打不需要像冶炼那样持续高温和深炉膛,主要是能把海绵铁烧红、烧透就行。这种小炉子升温快。”他指了指旁边剩下的优质木炭,“用这个当燃料,温度足够了。”
趁着黏土炉体还未完全干透,李知远将鼓风机的风嘴和炉子的通风口用湿泥再次密封好连接处。
“先点火,将炉子烧硬,出现裂缝就用黏土抹平。”李知远吩咐道。
苏雨棠熟练地在炉膛底部放入引火的枯草和松针,从厨房取来火种点燃。
鼓风机低沉的“呜呜”声再次在冶炼棚中响起,打破了营地的宁静。苏雨棠稳稳地摇动着摇把,气流穿过新连接的风管,注入那尚带湿气的简易锻铁炉通风口。
李知远将劈好的细木柴投入炉膛,紧接着覆盖上一层优质木炭。
橘红色的火苗在风力的鼓动下“呼”地窜起,贪婪地舔舐着木炭,迅速将其点燃。
炉膛内温度急剧攀升,潮湿的黏土炉壁发出细微的“滋滋”声,白色的水汽袅袅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