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一骑快马悄无声息地驶入已然宵禁的洪武京城。
马上骑士身着玄色斗篷,风尘仆仆,却难掩其眉宇间的威严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守城将士远远见到那特殊的令牌光泽,立刻肃然敬礼,无声地打开侧门。来人正是微服疾驰而归的洪武皇帝,林三。
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径直穿过寂静的皇城甬道,回到了熟悉的养心殿。
殿内烛火通明,却空无一人,只有留守的心腹老太监无声地迎上,为他卸下斗篷,奉上热茶。
林三没有休息,他坐在那张象征着天下权柄的龙椅上,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扶手,目光深邃地望着跳动的烛火。
与长生在临川郡地火室中的重逢、关于绝灵之地的真相、寂灭山脉的冒险计划……一幕幕在脑海中飞速掠过。
决然之意,在他眼中愈发坚定。
“传朕口谕,”他忽然开口,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晰沉稳。
“即刻起,封锁养心殿,无朕亲令,任何人不得靠近。宣首辅李善长、大将军徐达、亲军都尉朱重八,即刻入宫觐见。要快,要隐秘。”
“老奴遵旨。”老太监躬身领命,身影迅速消失在殿外阴影中。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三位重臣便已匆匆赶到。
李善长衣着略显凌乱,显然是从睡梦中被唤起,但眼神依旧清明睿智;
徐达一身戎装未卸,眉宇间带着征战沙场的肃杀之气;
而朱重八则是最晚到的,他一身朴素的亲卫军官服色,面色黝黑,眼神锐利如鹰,透着一股草莽般的狠厉与精明。
三人见到端坐于龙椅之上、面色凝重的皇帝,心中皆是一凛,知道必有惊天大事发生。
“臣等叩见陛下!”三人齐声行礼。
“平身。”林三抬手,目光缓缓扫过三人,开门见山,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朕连夜召尔等前来,是有要事交代。
朕近日感悟天道,于武学一途偶有所得,然体内旧疾似有反复,需即刻闭关静修,以求突破,或可延寿载,稳固国本。”
他顿了顿,观察着三人的反应。
李善长面露忧色,徐达眉头紧锁,朱重八则目光闪烁,垂首不语。
“此次闭关,非同小可,乃‘死关’。”
林三加重了语气,“朕闭关期间,朝政不可荒废,天下不可动荡。然国不可一日无主,纵是朕,亦不知此次闭关何时能出,甚至……能否功成。”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瞬间凝固!
李善长和徐达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
闭死关?
陛下正值壮年,武功深不可测,何以突然行此险招?
林三将他们的反应看在眼里,继续道:“故此,朕需选定一人,于朕闭关期间,总摄朝政,代行皇权,以安天下之心。”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垂首而立的朱重八身上。“朱重八。”
朱重八身躯微微一震,猛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极度的惊愕,甚至有一丝惶恐。
连忙跪伏在地:“陛下!末将……末将出身微末,才疏学浅,岂敢担此重任!朝中尚有李相、徐帅等国之柱石……”
林三抬手打断了他,语气不容置疑:“朕意已决。李相善于守成,徐帅长于征战,皆乃国之栋梁。
然值此非常之时,朕需要的是一个敢作敢为、能镇住局面之人。
重八,你随朕起于微末,忠心耿耿,行事果决,这些年来,你的能力,朕都看在眼里。
由你摄政,朕放心。”
他看向李善长和徐达:“李爱卿,徐爱卿,你二人需尽心辅佐摄政王,稳定朝局,安抚民心。
军政大事,由摄政王决断,你二人参赞襄理,遇有分歧,以摄政王之意为准。
朕赐你二人密旨一道,若……若朕久不出关,或有不测,便由摄政王朱重八,承继大统!”
“陛下!”李善长和徐达同时惊呼出声,这几乎等同于托孤和指定继承人了!
事情来得太过突然,让他们措手不及。
林三却不再给他们质疑的机会,语气斩钉截铁:“此事关乎国运,无需再议!
朕闭关期间,一应事宜,皆由摄政王定夺。对外便宣称朕感念天下初定,需潜心祈福,暂不视朝。
若有紧急军情或特大灾异,可由你三人联名,叩关禀报。
但非生死存亡之际,不得惊扰!”
他目光如电,紧紧盯着朱重八:“重八,这千斤重担,朕就交给你了。
望你莫负朕望,善待这天下百姓,稳住这大明江山!”
朱重八此刻心潮澎湃,从极度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与野望。
他重重磕头,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陛下隆恩!重八……臣,万死难报!
必当竭尽全力,稳定朝纲,守护江山,以待陛下功成出关!”
林三深深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
他知道,以朱重八的性情和能力,只要给予足够的权力和支持,稳定局面甚至开拓局面,并非难事。
小主,
至于更远的未来……他已无心也无力再去掌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