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预言”的碎片如同冰冷的星尘,沉淀在林砚的心湖深处,带来挥之不去的寒意与重重谜团。然而,现实的脚步却不容他过多沉溺于推演那模糊的警示。
内宇宙因十块基石的齐聚而趋于完整,爆发性的衍化虽已趋于平缓,但那种与真实宇宙分庭抗礼、自成体系的“世界感”却愈发清晰牢固。十种根本规则在其中交织、共鸣,产生的波动不再是简单的指引,而是化作了一张更加精密、覆盖范围更广的 “万石轨迹星图”。
这张星图,清晰地映照在他识海之中。
无数或明或暗的光点,代表着散落在无尽星海各处的剩余基石。它们不再只是模糊的感应,而是有了相对清晰的位置、状态,甚至能大致分辨出其所代表的规则倾向——有的炽热如恒星内核,代表着“燃烧”或“毁灭”的极致;有的冰冷如绝对零度,象征着“冻结”或“停滞”的权柄;有的灵动缥缈,关乎“灵魂”或“梦境”;有的厚重承载,涉及“引力”或“维度”……
万石之路,其轨迹已明。
但林砚的目光,却首先投向了星图上几处最为黯淡,甚至光芒摇曳不定,仿佛随时会熄灭的光点。
这些基石的状态极其糟糕,其对应的规则正在被急速侵蚀、扭曲,甚至接近崩坏的边缘。它们就像是重病垂危的病人,急需救治。而其中两三处的光芒黯淡速度,更是远超其他,显然支撑不了多久。
救急,还是继续按部就班?
林砚几乎没有犹豫。诸界悲歌犹在耳畔,希望星火需要守护,他无法坐视任何一块基石,尤其是状态如此危急的基石,在自己眼前彻底堕入黑暗。那不仅意味着一种根本规则的失落,更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加速整个宇宙的沉沦。
他锁定了一个距离相对较近,且状态最为危急的光点——那光芒中透出一股“支离破碎”的意蕴,仿佛代表着“结构”、“稳定”或者“防御”相关的规则,此刻正濒临彻底瓦解。
“就是这里了。”
林砚心念一动,正欲动身,却忽然察觉到一丝异常。
内宇宙的十块基石共鸣,与外界真实宇宙的悲怆律动之间,除了对抗,似乎还产生了一种极其微妙的牵引。这种牵引并非指向某块具体的基石,而是指向了真实宇宙中某些规则结构异常脆弱、时空薄膜格外稀薄的区域。
这些区域,就像是宇宙这件“衣服”上的破洞或薄弱点。
而通过“命运织机”带来的对可能性的模糊感知,他隐约“看到”,一些尚存的、拥有潜力的文明或个体,似乎也在某种本能的驱使下,或者是在绝望中的殊死一搏,正不约而同地朝着这些“脆弱点”汇聚。
他们想做什么?逃离这个正在死去的宇宙?还是……另有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