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时,周围那无数飘荡的意念碎片如同受到指引,迅速汇聚、流淌,在林砚面前形成了一幅宏大无比的、动态变化的“画卷”。
画卷之中,呈现的并非是某个具体场景,而是无数文明、无数个体在面对“归寂”侵蚀时的不同反应与最终结局。有的文明在绝望中陷入疯狂,自我毁灭;有的试图以绝对理性构建屏障,最终被规则层面的否定瓦解;有的寄托于虚无的信仰,在祈祷中化为苍白;更有甚者,主动拥抱归寂,试图成为其一部分,却最终失去自我,化为冰冷的爪牙……
这是“万念洪流”,是恒念净土通过心念网络,从宇宙各处收集到的、关于“归寂”的众生相!
“归寂之力,其可怕之处,并非仅在于毁灭物质与能量。”守静长老的声音带着沉痛,“它更擅长瓦解‘意志’,扭曲‘认知’,侵蚀‘存在’的意义。许多文明并非亡于力竭,而是亡于心死,亡于信念的崩塌。”
他指向画卷中一些相对明亮、坚持较久的闪光点:“能稍作抵抗者,无不是拥有坚定集体信念或强大个体意志的存在。心念之力,乃是存在之锚,是定义‘我为何是我’的根基。信念不灭,则存在难熄。”
林砚深以为然。他之前对抗规则死域与概念抹杀,依靠的也正是自身坚定不移的太初道心。
“然,”守静长老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加凝重,“仅凭个体或单一文明的信念,犹如星火,难以燎原。且归寂根源,其本身似乎也蕴含着一种终极的、冰冷的‘意志’,它并非无意识的自然现象。与之对抗,需要的是……足以覆盖寰宇的‘共识’,是跨越种族、文明形态的,对‘存在’本身的共同坚守与定义!”
“共识?共同坚守?”林砚若有所思。
“不错。”守静长老点头,“吾等‘心念行者’一脉,世代于此,梳理、纯化、守护流淌于此方宇宙的集体心念,并非为了逃避,而是为了积蓄力量,试图构建一个足以庇护众生意志,乃至最终能与那归寂意志相抗衡的‘永恒心念壁垒’。”
他顿了顿,看向林砚,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然而,构建此壁垒,需要两个关键。其一,是足够庞大且纯净的心念之源;其二,是一个足够强大、能够统筹、定义这浩瀚心念,并将其真正凝聚成‘规则’的……‘核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吾等积蓄万古,心念之源已初具规模。但这‘核心’……直至感知到你的‘太初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