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5章 浑河血战 兄弟殉国(1619-1621)

历史奇人传 山羊02 1227 字 15天前

首轮冲锋,建奴骑兵如潮水般涌来。白杆兵岿然不动,待敌骑进入射程,民兵令旗一挥,毒弩齐发。专破重甲的破甲箭呼啸而出,冲在最前的白甲兵应声落马。

然而八旗兵悍不畏死,第二轮冲锋已至阵前。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邦屏突发奇招:“钩马腿!”但见白杆兵突然变阵,长枪下压,铁钩专门招呼马腿。战马悲鸣倒地,骑兵阵型大乱。

战至午时,浑河冰面已被鲜血染红。努尔哈赤见状大怒,投入预备队——重甲步兵“死兵”。这些身披双甲的敢死队手持巨斧,专破枪阵。

民兵见形势危急,亲率八百死士发起反冲锋。他手持半截龙渊剑,高呼:“川娃子,让鞑子见识下大山儿女的血性!”白杆兵以命换命,往往身中数刀仍死死抱住敌军滚入浑河。

最惨烈的时刻出现在申时。邦屏为护军旗,身中三十余箭,仍以枪杆撑地,屹立不倒。民屏为炸毁建奴炮阵,带着火药包冲入敌阵...当幸存者后来回忆,只记得民屏最后的呐喊在山谷间回荡:“阿姐——弟先去矣!”

孤忠还乡,京师泣血。

这场持续六个时辰的血战,五千白杆兵仅存十六人。但他们创造了奇迹——毙敌近万,其中包含两名贝子、五名甲喇额真。残存的士兵们拼死抢回邦屏的尸身,民兵却永远留在了浑河岸边,只有那半截龙渊剑被战友冒死捡回。

当十六名伤痕累累的川兵护送着灵柩回到北京时,朝野震动。兵部尚书崔景荣亲自迎出德胜门,见士兵们衣衫褴褛,却依然紧握白杆枪,不禁老泪纵横。

更令人动容的是,这十六名幸存者拒绝留在京师休养,坚持要护送主帅灵柩回乡。他们轮班抬棺,徒步三千里,每一步都在官道上留下血印。沿途百姓自发设祭,从山海关到剑门关,白幡相连如雪。

京师开始流传童谣:

“石柱白杆兵,浑河筑长城。

哥哥擎旗立,弟弟破阵行。

五千川娃子,十万鞑子兵。

问君何处去,忠魂绕大明。”

刻碑立誓,缟素出征。

噩耗传回石柱,正值谷雨时节。那日秦良玉正在教授士兵新的钩连阵法,信使踉跄入营,呈上染血的半截断剑和兵部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