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千秋基业

这煮海为盐的法子,实在太耗人力。年轻的县令凝视着忙碌的盐场,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竹简边缘。他记得前世课本里提过的晒盐法,可具体工序却像隔着一层薄纱,怎么也看不真切。

直到那日,神秘商城的琉璃屏幕上骤然亮起《天工晒盐图》。图文并茂的步骤详解令他心跳加速,可标价处明晃晃的五万气运值,又让人望而却步。

转机来得突然。

初平三年的某个清晨,驿卒接连送来三封简牍。当他看清落款处的朱砂印信时,案几上的算筹竟自动排列成五万之数。

这三位倒成了及时雨。年轻的官吏捏着突然鼓胀的锦囊,嘴角扬起意味深长的弧度。

王仲坐在大殿上首,微笑着望向众人:“想必各位都很疑惑,为何要将你们这些匠人召到县衙,还特意安排我亲自接见。”

匠人们面面相觑,低声议论起来。

“大人说得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咱活了大半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大的官呢。”

“手心都冒汗了...”

王仲见状直接坐在台阶上,语气温和道:“各位不必紧张。今日请你们来,是有项重要的新事物要与诸位分享。”

“新事物?是什么好东西?”有匠人忍不住问道。

“问得好。”王仲眼底闪过笑意,“诸位都是煮盐的行家。但恕我直言,你们现在用的法子实在太陈旧。”

“这样制出的盐不仅品相差,产量低,人工耗费还大,导致盐价居高不下。若是改用我的方法,我保证诸位的收入能翻十倍!”

王仲早就调查过,匠人们的工钱是按产量计算,每天能挣一文钱就要谢天谢地,能拿到这个数目的还寥寥无几。

听到十倍工钱,匠人们全都瞪圆眼睛,满脸不可置信。

“十倍的工钱?这怎么可能!”

“就算干到三更半夜也挣不到啊!”

王仲从容不迫地笑道:“用你们的老法子,莫说十倍,就是两倍都难如登天。”

他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压低声音道:“但若按我的新方法来——别说十倍,就是十五倍、二十倍也不在话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匠人们齐声惊呼,所有目光都聚焦在王仲身上。

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王仲意味深长地问道。

匠人们纷纷点头,个个伸长脖子望向王仲,恨不得立刻将他团团围住,听他讲解妙计。

王仲不慌不忙从怀里掏出一张早已备好的图纸,上面清晰画着晒盐的步骤,方便众人理解。

“你们以往靠煮海取盐,而我的法子,是用太阳晒出盐来。”

此话一出,工匠们顿时议论纷纷:

“晒盐?太阳哪能晒出盐来?”

“胡说!要真能晒出来,海水早该干了吧?”

“这法子靠谱吗?听着玄乎啊!”

……

然而,也有人赞同:

“我觉得有理!沙滩上不是常有亮晶晶的东西?说不定就是太阳晒出的小盐粒,只是咱们没注意。”

“对!有道理!”

……

见有人支持,王仲心中暗喜,解释起来更顺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