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裂痕初显与深海低语

“初触”计划的短暂成功与突如其来的中断,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深潜者社会内部可能存在的裂痕,也为幽光城的人类揭示了全新的战略方向。那个被命名为“沟通者”的较小深潜者个体,以及那个充满敌意、似乎被某种力量更深度控制的“毁灭者”个体,成为了所有分析和讨论的焦点。

“我们必须找到更多‘沟通者’!”穆婉茹在战术分析会上坚定地强调,“它们是突破口,是了解敌人内部矛盾、甚至可能分化它们的关键。我们需要一套更系统、更安全的接触协议。”

“但如何区分?如何在危险的深水环境中精准定位并避开‘毁灭者’?”秦戬守备官提出严峻的现实问题。

“依靠无棣的感知。”穆婉茹看向医疗舱方向,“他能分辨出那种‘声音’中的细微差别——好奇、困惑、痛苦与纯粹的杀戮欲望。我们需要将他的感知能力,转化为可操作的侦察工具。”

一项名为“共鸣筛网”的计划迅速启动。技术团队根据荆无棣对深潜者不同个体“声音特征”的描述,尝试建立一套声学和行为模式识别算法。同时,“幽光之心”被用于放大荆无棣那独特的、能与水环境产生深层共鸣的感知力,尝试进行更大范围的、被动的“情绪扫描”。

数日的紧张开发和测试后,“谛听III号”潜航器搭载着这套初步的“共鸣筛网”系统,再次悄然出航。此次任务目标并非直接接触,而是侦察与标记:在相对安全的距离外,扫描深潜者活动频繁的区域,尝试识别并标记出具有“沟通者”潜在特征的个体信号,并绘制其活动规律图。

荆无棣再次承担起“人形声纳”的重任。他闭目凝神,意识与“幽光之心”深度融合,将感知如同蛛网般撒向广袤而黑暗的水域。这一次,他不再试图解读具体的“语言”,而是专注于捕捉那些“声音”中蕴含的情绪底色——是冰冷的杀戮?狂热的崇拜?还是……迷茫的痛苦与微弱的好奇?

“谛听III号”在净化区边缘缓慢巡弋,被动声纳全开,记录着一切异常信号,并将其与荆无棣传来的实时情绪波动数据进行比对校准。

过程缓慢而枯燥,如同大海捞针。

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长达数小时的扫描后,荆无棣的感知终于捕捉到了一丝微弱的、与众不同的“回响”。

“东北方向……距离三公里……珊瑚礁峡谷边缘……”他的声音通过神经接口,带着一丝疲惫的专注,“多个信号……混合……但其中两个……强度较低……波动模式……更接近……‘困惑’与……‘疏离’……它们……似乎……在躲避……其他更强的信号……”

“锁定坐标!静默接近!光学观测准备!”“谛听III号”的指挥官立刻下令。

潜航器如同幽灵般滑向目标区域。高清摄像头穿透浑浊的海水,捕捉到了令人惊讶的一幕:

在一处巨大的、色彩诡异的死亡珊瑚礁阴影下,一小群深潜者正聚集在一起。它们与常见的战斗个体略有不同,体型相对纤细,甲壳颜色更暗淡,行动似乎更加谨慎,甚至有些……鬼祟。它们围着一块似乎是从沉船或废墟中打捞上来的、布满附生生物的金属板,用爪子和发出的低沉咔哒声似乎在进行着某种争论或研究?

而就在不远处,一队明显更具攻击性、装甲厚重的“毁灭者”巡逻队正隆隆驶过。那伙较小的深潜者立刻停止动作,蜷缩进珊瑚礁的缝隙中,直到巡逻队远去才重新冒头,继续它们神秘的“讨论”。

“记录下来了!它们的行为模式完全不同!它们在……‘私下集会’?而且似乎在害怕被同类发现?”水声学家激动地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