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朱笔点探花

如今听到文中提到的这些,都让他觉得此子颇有魄力和实干之才。

读卷官读完,再次提及林景衡的名字时,嘉靖帝忽然开口。

声音不高,带着一贯的慵懒随意,在寂静的大殿内回荡:

“答得好。”

随即,他执起朱笔,在御案上的名单中,找到了林景衡的名字,轻轻勾了一个记号。

这一举动,宛如重锤,瞬间敲在殿内所有大臣的心上!

陛下竟在殿试之上,当着百官的面,亲自开口称赞一个排名在十名之外的贡士,还动了朱笔?

此意何为?

是单纯欣赏其才,还是有意敲打某些人,亦或是要扶持新的力量?

消息很快从殿内传到外面等候的官员圈子里,旋即引起了更大范围的哗然!

“陛下亲口称赞?还动了朱笔?此子是何人?”

“林景衡?可是前些时日献‘御麦’,又于山东赈灾的那个扬州举子?”

“听闻他年未弱冠,竟然未满二十岁?”

“什么?未弱冠?那岂不是才十八九岁?如此年轻竟能得陛下如此青睐?”

众人的目光霎时聚焦在那位身处中后列的年轻贡士身上。

惊疑、审视、赞赏、忌惮……种种情绪在无声中激烈交锋。

清流派的李首辅、杜尚书、赵大学士等人交换了一个眼色,面上难掩喜色。

而保守派的几位官员则面色微沉,眼底暗流汹涌。

万万没想到皇帝会如此直接地表达欣赏,这打乱了他们所有的预想。

皇帝离去后,具体名次需由读卷官,主要是内阁大学士及几位重臣商议拟定。

在讨论前十名最终排序时,有几个清流派大学士认为陛下明显属意林景衡。

且其才学实务俱佳,容貌俊朗气度不凡,提议将其从第十二名大幅擢升至前十名内的一甲第三名探花。

此举立刻遭到保守派官员的强烈反对:“荒谬!

林景衡文章虽尚可,但论经义精深、文采华茂,前十之中多有胜于他者!

依我看,拟定第八名,位居二甲行列已是对他最大的抬举了!

若因陛下随口一赞便破格提升,置其他寒窗苦读的士子于何地?公道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