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玉振”的余韵尚未消散,资本市场对《星尘公约》的震撼性背书仍在激烈消化,上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夕阳,已如熔金般沉入地平线。然而,对于“哲牛-基石”而言,这注定是一个无人安眠的夜晚。在资本意志的最终较量场上,那些失意的巨鳄与隐藏在阴影中的对手,绝不会允许这艘方舟轻易驶入黎明。
攻击,在华尔街电子钟跳向晚间九点整(北京时间上午九点,上市前最后十二小时)时,以超越所有人想象的形式,骤然降临。
它不是传统的DDoS流量洪水,也非精巧的漏洞渗透,而是一次 “量子级”的网络攻击。攻击者似乎动用了尚处于实验室阶段的、基于量子纠缠原理的协同计算网络,其攻击方式匪夷所思:并非侵入系统,而是以一种近乎“概念抹除”的方式,直接 targeting (目标锁定) 全球范围内所有与“哲牛-基石”IPO相关的核心金融数据交换节点。伦敦、纽约、香港三地交易所的预备交易系统,几乎在同一微秒内,出现了“哲牛-基石”股权代码的短暂“迷失”——不是崩溃,而是仿佛被从数字世界的底层逻辑中暂时“遗忘”,交易指令陷入混沌,数据包在路由中凭空消失,如同光线被黑洞吞噬。
“报告!全球金融数据主干网出现未知协议级别的逻辑扰动!”
“我们的预备报价通道…正在失去响应!不是断线,是…是被‘否定’了!”
硅谷总部的地下指挥中心,瞬间被刺耳的警报和工程师变了调的惊呼声淹没。林婉婷面前的控制台,超过三分之一的屏幕瞬间闪烁起代表“逻辑失效”的诡异灰色。这种攻击,已经超越了传统网络安全的范畴,更像是一种对信息存在本身发起的“数字巫蛊”。
李壮一拳砸在控制台上,合金面板发出沉闷的呻吟。“他妈的!这是什么鬼东西?!物理断网吗?”
“不是物理层,”林婉婷的声音因极度紧绷而显得异常冰冷,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快得带出残影,“是协议层之下的…概念层干扰。他们在试图从根本上否定我们IPO数据的‘存在’。”即便是她,也从未在任何推演中遭遇过如此诡异的攻击模式。
王哲矗立在指挥中心中央的全息星图前,星图上代表全球金融数据流的亿万光点,正以“哲牛-基石”的股权代码为中心,大片大片地黯淡、消失。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眼底深处,仿佛有宇宙星辰在寂灭与重生。这是一种降维打击,旨在他们敲钟之前,就将他们从资本的宇宙中彻底抹去。
就在这近乎绝望的时刻,一直沉默运行、如同星球核心般庞大的“鸿蒙”AI,第一次在未经任何人类指令的情况下,自主启动了。
它不是以集中式的堡垒进行防御,因为敌人攻击的正是“中心”这个概念本身。相反,“鸿蒙”执行了王哲和苏小蕊在最初架构设计中埋下的、最深层的应急协议——“文明火种”分布式生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