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酒暖诗情

初升的暖阳驱散了夜的寒凉,温柔的晨光铺满了安静的别院。暖阁已被杜若她们精心收拾过,虽残留淡淡酒气与墨香,却已是整齐洁净。

李冶与我一同走向西厢房。韩揆与萧叔子已然起身,正在廊下活动筋骨,欣赏院中白梅在晴空下的风姿。

“师兄,萧公子,昨夜睡得可好?”李冶笑吟吟地问候。“甚好,多谢师妹(李大家)款待。”两人回礼。说话间似有疑惑,也许是琢磨李冶昨晚说的要事。

李冶依旧豪爽,直接步入正题,神态也多了几分郑重:“昨夜未尽之言,此刻正好相商。师兄,萧公子,我与子游在长安有些产业布局,需得信重之人相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听闻此言,韩揆与萧叔子对视一眼。我拉了拉李冶,又看向二人,“我们还是到厅中叙事,一边喝茶一边聊。”

回到厅中坐定,我为萧叔子与韩揆师兄斟上茶。顺势看向韩揆,语气恳切:“韩兄剑术超群,见识深远。念兰轩茶肆与兰香酒坊的生意扩张,需要一位如韩兄这般文武兼备之人坐镇。”

“一来协助统筹全局,震慑那些觊觎产业、欺行霸市的宵小之徒;二来阿福专司经商,春桃擅长账务,但尚需一位能统领局面、协调各方的能人。不知韩师兄可否助我一臂之力?并非强求韩兄入世,只是暂借胸中丘壑,保一方产业安宁,亦是在这红尘中践行道法。”

韩揆眉峰微蹙,似有思量。清修之人,骤然卷入繁华商事,确需权衡。

李冶已轻移莲步,走到韩揆身侧,伸手轻轻扯住他宽大的道袍袖口,声音带着娇俏,如同少时在玉真观学艺时一般:“师兄!念兰轩的茶香,兰香坊的美酒,难道还比不得山间的粗茶淡饭?师妹与夫君又不是外人,自家人的生意,师兄不帮,谁帮?再说了…”

她压低声音,带着一丝狡黠,“师兄难道就真的不好奇,这大唐长安的盛世气象?就不想亲自看看,师妹与夫君能把我们‘念兰轩’的招牌推到多远?”

“师兄”二字,带着旧日的亲昵与倚赖,瞬间击中了韩揆心中最柔软处。他看向李冶,眼中那份对尘世的疏离在纯粹的信任与亲情中悄然融化,无奈地摇头失笑,满是纵容:“你啊…从小到大,就会拿捏师兄。”

随即转向我,神色一正,拱手道:“既然季兰都这般说了…也罢!蒙子游看重,韩某愿尽绵薄之力,定当护念兰轩、兰香坊周全!”

李冶顿时笑靥如花:“多谢师兄!”我亦是心定,肃然还礼:“多谢师兄!有韩师兄坐镇,我与季兰再无后顾之忧!”

随即转向一直安静聆听的萧叔子:“萧公子才高八斗,更有一副悲悯心肠。我等在长安设了一处收容孤苦孩童、教导他们技艺与道理的地方。”

我顿了顿,接着又道:“暂时命名为‘茶仓’。那里已有位当世大才坐镇,姓杜名甫,字子美,是为院长之位。在下想请……”话未说完,萧叔子便站起身形,抢先道。

“杜甫?!”萧叔子清癯的脸上瞬间迸发出惊人的光彩,猛地向前一步,声音因激动而颤抖不已,“您…您说的可是那位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胸怀家国、笔力千钧的杜子美?!他…他竟肯屈就在您的‘茶仓’教导那些贫苦孩童?!”

“正是那位杜子美。”我含笑确认。心道:诗圣的名气确实管用,无论什么年代,都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苍天厚土!”萧叔子激动得手足无措,声音哽咽,“萧某敬仰杜子美久矣!视其文章风骨为圭臬!若能追随杜院长左右,侍奉笔墨,朝夕请益,并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于那些孤苦孩儿,使他们明理知义,学得一技之长以安身立命!此乃何等幸事!求之不得啊!”

说到动情处,他眼中泪水滚落,深深一揖到底,颤声道:“李公子,李大家!再造之恩,如同再生父母!萧某…萧某谢过收留!定当竭尽所能,不负所托!”言罢,已是泣不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