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反手握住张姐的手,指腹抚过她护腕上的“传承”二字——针脚扎实,像张姐的性子。“别慌,”她的声音稳得像定海神针,“我们有文旅局的支持,有玩家的助力,还有这么多等着上体验课的孩子,理在我们这边。”她转向顾?,眼神里是并肩作战的信任:“需要准备什么?产权证明、修缮方案,还是……”
“一场‘非遗价值论证会’,三天后开,”顾?翻开随身的笔记本,上面的计划列得密密麻麻,“评审团有文旅局、规划局的人,还有市民代表。我们要证明,把厂房做成非遗基地,比建商品房的社会价值大百倍。”他顿了顿,拿出手机晃了晃,“省非遗协会的专家我已经联系好了,李姐也答应带老绣娘来做技术支撑,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工坊瞬间变成“作战指挥部”:苏晚带着李姐整理“传承档案”,文件夹封面是学员们手拉手的合影,里面既有老绣娘的技法笔记,也有学员从“抖针”到“成绣”的对比照;张姐领着几个学员去老纺织厂拍素材,相机里存下旧机器的齿轮、墙上“自力更生”的红标语,还有阳光透过厂房天窗洒下的光柱;曼妮在“向阳小镇”开了直播,标题就叫“筑梦新坊,邀你助力”,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厂房改造征集令。
苏辰放学冲进工坊时,直播在线人数已经破了十万。屏幕上的改造方案刷成了花:玩家“小太阳”设计了“老机新用区”,把织布机改成互动体验台;“护城小兵001”提了“虚实联动”——玩家在游戏里设计的纹样,能通过全息投影投到厂房墙面上;还有人画了“向日葵迷宫”,说要在院子里种满油葵,让孩子们在花海里学绣活。曼妮举着手机冲他喊:“辰辰,玩家都在等你出主意呢!”
“辰辰哥哥!”“护城小兵001”的头像顶着金色皇冠跳动,“我们玩家组了‘非遗宣传队’,把老纺织厂的历史做成了H5,里面有张‘时光对比图’——民国纺织女工、现在的绣娘学员、未来的小传承人,转发量已经破五十万了!”她顿了顿,发来个文件,“这是我们联系的媒体名单,明天一早就去厂房拍纪录片,保证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故事!”弹幕瞬间被“向阳同心,守护非遗”的口号刷屏,金色的虚拟向日葵在屏幕上开得热烈。
苏辰的眼睛亮得像落了星星,突然从书包里掏出个折得整齐的笔记本,上面记着十八所学校的联系方式,每所学校后面都标着备注——“一中有非遗兴趣班”“二小困境儿童多”“实验学校有国际部,能传非遗故事”。“我有主意,”他的声音带着点小兴奋,“我去联系这些学校的校长,让他们当市民代表去论证会!”他举起手机,屏幕上是和一中校长的聊天记录,“我昨天提前打了电话,校长说全力支持,还会带学生代表去!”
顾?走过来,指尖轻轻揉了揉他的头发——比刚认识时蓬松了不少,是孩子长开的样子。“这个主意比我想的还周全,”他的眼里满是欣慰,“辰辰,你现在不只是非遗传承人,还是工坊的‘小军师’了。”苏辰的脸一红,却刻意挺直了腰板,攥着手机的手更紧了——他再也不是那个躲在姐姐身后、连发言都怕的小孩,现在能和大家一起,守护这个“家”了。
论证会当天,老纺织厂的院子里挤满了人。评审团坐在临时搭的长桌后,桌上摆着苏晚准备的“传承档案”;赵宏远带着四个西装革履的律师坐在对面,把厚厚的投资计划书“啪”地拍在桌上,金表在阳光下闪着冷光:“我投资五个亿建商品房,年税收能增两千万,还能带动两百人就业!”他瞥了眼站在苏晚身边的张姐,语气带着不屑,“她们这所谓的非遗基地,撑死了养活二十个人,能创造什么价值?”
苏晚没接话,抬手点开身后的投影屏——玩家制作的纪录片开始播放:镜头先扫过文旅展上的向日葵挂毯,再切到庇护所的活动室,念念正握着钝头针绣花瓣;最后画面落在老纺织厂的织布机前,张姐的手抚过木纹,画外音是她的声音,带着点哽咽却很坚定:“这台机子,我奶奶用它织过布,我想让现在的孩子也知道,布不是从商场来的,是一针一线、一梭一织做出来的,就像勇气,是慢慢攒起来的。”
李姐接着站出来,手里举着苏辰设计的纹样手稿,纸边都翻卷了:“我们的非遗基地有三个计划:一是开免费体验课,优先收困境儿童和家暴庇护所的孩子;二是和十八所学校合作校本课程,让非遗进课堂;三是建数字化库,把老绣娘的技法录下来,传给后人。”她指着手稿上的“歪脖子向日葵”,“这是苏辰术后画的第一幅纹样,当时他连笔都握不稳。非遗不只是手艺,是能让人重新站起来的希望,这是钱买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