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不是集体的?”杨靖把账本翻得哗哗响,“咱共富工坊挣的钱,不就该花在集体的娃身上?就说是‘共富助学基金’——谁家孩子上学风雨无阻,奖励一双。”他手指点着窗外的泥坑,“你说,是让娃冻出冻疮耽误干活儿贵,还是买双雨鞋贵?”
刘会计摸着胡子琢磨。
窗外传来妇女们的吆喝声——不知谁把消息传出去了,王婶子家二丫头正拽着她衣襟蹦跶:“娘!我也要雨鞋!”
“成!”刘会计把账本一合,“我这就去公社供销社排号——得亏上月卖布换了布票,不然雨鞋还真不好买。”
消息像长了翅膀。
晌午时分,村部门口挤得跟赶大集似的。
王念慈搬了张长条凳坐在门槛上,面前摆着个搪瓷缸收报名表,头发丝都被挤乱了:“都排好队!评审会三条标准——一、母亲是共治户;二、孩子全勤;三、成绩不垫底!”
张大山挤到最前头,脖子粗得像老母鸡:“凭啥光奖共治户?我家铁柱也天天去!”
“张副队长。”王念慈憋着笑,翻开旁边的记账本,“您媳妇上个月记工分全勤,还带着三户人家签了共富公约——这算不算共治户贡献?”
张大山挠了挠后脑勺,声音突然低了八度:“那……那我家铁柱也算?”
哄笑声里,十七双雨鞋在傍晚发完了。
小石头娘捧着橡胶雨鞋,鞋底的花纹在夕阳下泛着油光。
她蹲下来给儿子套鞋,小娃把脚往里一伸,立刻跳着转圈:“娘!不灌泥了!”
“慢点儿跑!”小石头娘抹了把眼角,一抬头看见自家男人正蹲在院门口瞅。
男人手里攥着根草茎,看了半晌突然说:“咱家下回分红,能不能……多存两块?”
“干啥?”
“给娃买本字典。”男人挠得头皮直响,“我今儿去河边挑水,瞅见穿雨鞋的娃,作业本都没湿——人家那字儿写得周正,跟咱娃的鸡爪印儿就是不一样。”
小石头娘愣住了。
半年前他还拍着桌子说“认字有啥用,会数工分就行”,如今倒说起“鸡爪印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