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死后,有权有势的大臣趁机发动政变,夺取政权的例子比比皆是。
远的不说,就说大梁的开国皇帝谢卿,他死的时候也留下了遗诏,并且呢,他还把统领大军的朱奂安排成了下一任皇帝的托孤大臣。
同样是开国君主的遗诏,同样是手握大权的权臣,你看看朱奂是怎么做的?
听说自己效忠的帝王去世之后,立刻带兵回去夺取政权,完全不顾及君臣之义。
再说朱奂,朱奂作为大武的开国皇帝,他也留下了一封遗诏,内容是让群臣拥立远在江陵的太子登基,可结果呢?
留在军中的两个儿子当场就不乐意了,率领各自的部曲掀起了叛乱,直接导致了建业之战的失败,甚至于逃跑路上还在互相的争斗,加剧了之后的大溃败。
所以我们说啊,丞相赵伏拥立三皇子登基一事是具有极大的时代意义的,他在大乾灭亡之后的乱世之中,第一次恢复了皇权的稳定交接,给当时各个国家的人们提供了参考。
现在咱们的网络上有这么一股风气,认为后世对于赵伏这个丞相的评价太高了,有很大的水分。
说他实际做出的功绩配不上他的名声,说他名不副实。
但实际上如何呢?这是很大的错误。
赵伏身为一个出身寒微,掌握一个国家的朝政大权,然后还在军队之中很有威望的这样一个人,他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忠心辅佐大瀚皇室,这在那个时代是极其的难能可贵的。】
“能有丞相辅佐,真乃我大瀚之幸啊!”
“陛下谬赞,臣不过略尽臣子本分罢了。”
“哈哈哈,丞相如此谦逊,不愧是后世青史留名的能臣啊!”
丞相赵伏听罢,心里满意极了。
上天夸的好啊,再多夸点,我费劲吧啦辅佐陛下登基,图的就是青史留名啊!
哈哈哈哈哈哈!
真是爽快啊!
快!
再多夸点!
今晚跟老弟兄们喝酒时的谈资就有了!
【那么我们现在重新把视角放回瀚平帝南公俞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