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这个让孙永当皇帝的流言,是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呢?
其实是他们一出发就开始流传了,只不过是后来驻扎在一个地方之后,才逐渐地大范围流传。
那么为什么之前一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出现这种事情,反而是军队一接到出征的命令,往外面一走,就出现了呢?
因为军队中的不满激化了,大家不要觉得这只是一次简单的军事支援行动,这一次出战的风险是极大的。
因为当时来攻打丹阳郡的是大梁的开国皇帝谢卿,而且他带了十万人来,当然说十万人可能有些水分,但是七八万兵力还是有的。
还不止这样,大梁开国皇帝谢卿手下将星云集,大梁、大武、大瀚三国的开国元勋都在这支军队里,并且还带了近十万人来,他这是打着一举灭亡吴国的念头来的。
知道消息后,吴国军队里就很发愁啊,这仗是必须要打的,但是打完了之后呢?
这一年时间里,可一直没见到当兵的有得到什么像样的赏赐,这一仗去了,很有可能就回不来了。
因为这场仗的惨烈程度是可以预见的,对面军队的统帅谢卿可不是吃素的。
他是与吴太祖孙俭同一时代的豪杰,用了15年的时间统一荆州,随后率大军顺长江而下,直抵建业门户,以江为道,以舟为兵,想要一举灭亡吴国,为吞并整个江东做准备。
在这样的情况下,吴国军队之中其实是很慌乱的,一方面这场仗能不能打赢不知道,另一方面就算打赢了,能不能得到应有的赏赐更是个未知数。
他们这些大老粗在朝堂当中没有根基,这场仗又必须要打,所以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他们必须要另立一个自己人当皇帝。
而这个自己人,正是孙永。
站出来主导这件事的人,叫做鲁严,出身四战之地的临淮郡,在纷争不止的乱世之中辗转来到吴郡,被吴太祖孙俭纳入麾下。
这时候他在军中的地位就相当于大瀚刚刚立国时的赵伏,如果他像赵伏一样被临终前的太祖封侯且拜为丞相的话,或许会是吴国版的丞相赵伏,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立下大功,却没有得到应有封赏的鲁严能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压制住蠢蠢欲动的军队,已经算是对得起吴太祖了。
接下来,他要为自己,为军队里与自己相熟的将领们谋一个出路了。】
[这流言怕不是吴国军队出发前统一培训出来的吧?刚迈开腿就传开了,这也太快了吧!]
[鲁严:我本可以是吴国赵伏,结果连封侯都没有。既然如此,那我就带兄弟们换个皇帝!]
[这波是朝廷不赏我,我自己造个赏我的朝廷啊,够狠!]
[吴国士兵:我们大老粗没朝堂根基,打赢了也落不着好!
鲁严:听我的,立孙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