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皇帝孙永中了瀚太祖南宫义的埋伏,经历了军事上的惨败之后,狼狈地回到了吴都。
他这一败,朝中的大臣们可是有话要说了。
大臣们对于吴国皇帝孙永刚愎自用、不顾群臣劝阻,强要出兵讨伐南宫义的行为非常不满。
他们纷纷上书强烈谴责以孙永为首的武将勋贵集团,指责他们毫不考虑后方的安危,在粮草不足的情况下,竟然纵兵劫掠百姓以筹集粮草,这是自毁根基的行为。
在大量的意见当中,甚至有人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孙永本人。
一个叫做顾望的大臣指责他非但不约束诸将,反而引以为荣,向将士们夸赞吴郡的富庶,说什么百姓家中殷实,抢一点也没关系,这是伤天害理的行为,简直畜生不如!
面对这些指责,吴国皇帝孙永不敢反驳,因为这些事情都是真的。
被逼无奈之下,孙永下了罪己诏,但是并没有什么作用,大臣们仍然非常不满。
所以这个时候吴国皇帝孙永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无法有效应对朝中大臣们对于自己强要出兵讨伐南宫义的问责。
那这个时候就有人要问了,孙永不是皇上吗,这个问题难道不好解决吗?
用大不敬的理由杀几个冒头的大臣,再找借口把几个嘴硬的贬到地方去,这事儿不就解决了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他要面对国内国外的很多复杂问题,要实行自己的统治,那就必须要依赖这些大臣。
上面说的这个策略是有用的,但是不能这个时候用,因为这个时候孙永已经犯了众怒了,是朝中所有的大臣都对他不满,这不是消灭一两个人能够解决的问题。
当皇帝的要坐稳皇位,必须保证朝中的大部分大臣要听命于自己,保证朝中占多数的臣子对自己是忠心的,或者说起码不能有叛逆之心,不然皇帝是没办法掌控朝政,进而控制国家的。
而这些大臣们呢,基本都是出身于吴郡本地的士族,现在你这个皇帝损害民间百姓的利益,那就是打我们这些士族的脸,我们绝对不会饶了你。
正是出于这一点,所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这些大臣那是一个比一个会骂,把孙永贬斥的猪狗不如。
那最后一看实在没办法了,孙永只得妥协,把自己出征之前安排好的行政班底拆散。
之后他又把朝臣之中权力最大的大将军职位给了世家大族出身的顾望,自此吴国朝政陷入泥潭之中。
下面我们来具体讲一讲。】
[纵兵劫掠还引以为荣?孙永怕不是打输南宫义把脑子也打糊涂了!抢的是士族的私有财产,断的是自己的后路,现在被骂到让权,纯纯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