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了!终于等到了!”
“林枫牛逼!为国效力义不容辞!”
“这才是真正有担当的球员!路转铁粉!”
“中国足球有救了!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世界级中场!”
“期待林枫和国足队友的配合!世界杯,我们来了!”
各大论坛、贴吧都被“林枫”和“国足希望”刷屏,庆祝的帖子如同雪花般飘落。
他的梅斯比赛集锦被配上激昂的音乐,在电视和网络上反复播放。
“林枫”这个名字,一夜之间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英雄和希望象征。
然而,狂欢之下,潜流暗涌。
巨大的赞誉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些更为理性的声音开始出现,虽然微弱,却也无法忽视。
“希望大家别捧杀,林枫还年轻,需要时间成长。”
“国足的问题不是一个林枫能解决的,体系更重要。”
“现在吹得越高,将来摔得越狠,请大家保持平常心。”
更有一些极端球迷和媒体,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给林枫“分配”任务。
“有了林枫,明年世界杯预选赛出线稳了!”
“亚洲杯冠军指日可待!”
“林枫必须当核心!全队都得为他服务!”
这些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期望,如同无形的枷锁,开始隔空套向林枫。
林枫通过互联网,默默地关注着国内的反应。
狂热的支持让他感动,但那些沉重的期望也让他感到了丝丝寒意。
他想起陈耀祖的警告,想起自己心态失衡时的挣扎。
他深知,这份来自故土的巨大热情,既能成为动力,也能化为焚身的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