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北山直接占据了主位,将那叠泛黄的图纸小心翼翼地铺在桌面上。钟振国和陈天穹,以及财务、后勤的几个负责人,都坐在下首。
“我要建一座实验室。”袁北山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决断。
“我要GE的模块化生物反应器,要丹纳赫的超速离心机,要赛默飞的质谱仪……”
他每说出一个名字,陈天穹的脸色就白一分。这些可不是普通的教学仪器,而是世界最顶尖的生物科研设备,任何一台都价值千万甚至上亿。
袁北山完全没有停下的意思,他就像一个被压抑了三十年的将军,终于得到了检阅自己兵器的机会。
整整三天三夜。
袁北山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饿了就啃几口面包,渴了就灌几口凉水,困到极点才在椅子上靠一两个小时。他拉着陈天穹和钟振国,将他脑海中构思了三十年的那座完美实验室,一笔一划地落实在了纸上。
钟振国从最初的一丝不以为然,到后来的震惊,再到最后的肃然起敬。他亲眼看着这位老人,从基因序列的设计,到育种环境的模拟,再到设备参数的匹配,每一个环节都如数家珍,其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远超他见过的任何一位985的院士。
三天后,当最后一张清单被整理出来时,陈天穹拿着那厚厚一叠,足有五十多页的A4纸,手抖得像是中了风。
“袁……袁院长……校长……”
陈天穹的声音都在发颤,他指着清单上的一行字,嘴唇哆嗦着:“德国耶拿的核酸提取纯化工作站……瑞典的超高压热等静压机……美国安捷伦的全自动基因测序仪……”
他抬起头,脸色惨白地看着王谦:“校长,这份清单……我粗略估算了一下,总价……至少三百亿!”
“而且,这里面超过一半的设备,都被列入了对华禁运名单!是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办到!”
陈天穹几乎是吼出了最后一句话,这是他作为一名资深技术专家,基于现实做出的最绝望的判断。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凝固。
所有人都看向了王谦,想看他如何面对这个天文数字和“禁运”这座大山。
王谦平静地从陈天穹手中接过那份沉甸甸的清单,从头到尾翻了一遍。
然后,他将清单放在桌上,扶了扶金丝眼镜,看向早已被掏空、却依然双目放光等着他答复的袁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