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苏轼的人生意义

大殿内陷入了死寂,只有几个臣子压抑的喘息声。

断头台上的血腥气,仿佛已穿透时空,萦绕在众人鼻尖。

王安石扶须的手臂微微颤抖,那张古井无波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惊惧。

他毕生追求富国强兵之术,青苗法在他眼中是解救民生的良策,

何曾想过,在另一个时空,会酿成君死国乱的滔天巨祸……

那光幕中民众的狂欢,如同魔音灌入众人耳中。

一旁赵祯额头也已渗出冷汗,脸色苍白。

方才那铡刀落下的瞬间,他几乎感同身受,一股寒意从脊椎冒起。

若非左右两个小太监暗中搀扶,他这位大宋天子恐怕真要在殿前失仪。

君权神授的固有观念,在这一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周仪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他手臂再挥,那面光幕顿时如水波般消散,化为了虚无。

殿内众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但再看向周仪时,眼神已彻底变了。

先前或许还有人对他的身份疑惑,此刻只剩下纯粹的敬畏。

这种敬畏,甚至超越了他们对天子赵祯的敬畏,皇帝执掌凡尘权柄,而这位,却已是仙人!

赵祯艰难地吞了口唾沫,声音带着颤抖:

“一个民间借贷,竟……竟能灭亡一个泱泱大国?小小几枚钱币,居然有如此恐怖之威……”

周仪淡然一笑,道:“天下熙熙,皆为利往。

陛下,法兰西的民众也曾是路易十六的忠诚子民,可当自己的生计被剥夺,钱包日益干瘪之时,

所谓的忠君爱国,便也成了几句口号罢了。”

这话说得直白甚至有些刺耳,若是平日,必有御史跳出来斥其大不敬。

但此刻,殿内一片沉默。

方才光幕中血淋淋的现实,比任何圣贤书上的道理都更有说服力,

周仪所言,非虚!

赵祯沉默了许久,目光复杂地看向周仪:“那……依先生之见,朕这青苗法之事……”

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尤其是王安石,紧张地望向周仪,等待着他的“判决”。

然而,周仪却出乎意料地摇了摇头:

“青苗法之事,具体施不施行,又如何施行,那是陛下与诸位相公需要权衡的国事。

周某方外之人,只是机缘巧合,走过的地方多一些,见识过一些成败兴亡的案例,今日在此提出些许粗浅之见,供各位参考罢了。”